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什么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从折返途径上可分为多种类型,但最常见的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体表心电图上难以对快慢型和慢慢型作出诊断,所以这里只讲解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这种通过慢通道前传,快通道逆传形成的心动过速称为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图8-5和图8-6分别是同一患者在正常和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

房性和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P′波往往隐藏在前面的T波或QRS波群中,因此不易判定其究竟是起源于心房还是起源于交界区,故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发生机制是折返运动或自律性增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从折返途径上可分为多种类型,但最常见的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易产生折返运动,因为它的传导纤维之间存在纵横分隔,呈迷路状,又因为各传导纤维的传导速度及不应期存在一定差别,所以激动传导时可出现双通道。其中一条传导速度较快,但不应期长,称为快通道;另一条传导速度慢,但不应期短,称为慢通道,两条通道在心房端及心室端连接于一条总通道上。按照折返前传和逆传路径的不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3类:慢快型、快慢型和慢慢型。在体表心电图上难以对快慢型和慢慢型作出诊断,所以这里只讲解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原理

正常情况下,窦性激动沿快通道传入心室(图8-1A),故P-R间期正常。当一个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自心房下传时,如恰逢快通道处于不应期,则不能继续下传,激动只能通过慢通道缓慢下传(图8-1B),致使P′-R间期延长。当此激动到达快通道远端时,快通道的应激性已恢复,激动则会沿着快通道逆行上传激动心房(图8-1C)。如时间匹配恰当,慢通道又从刚才的不应期中恢复,就可依次反复地激动心室与心房,形成心动过速。这种通过慢通道前传,快通道逆传形成的心动过速称为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在折返过程中,虽然激动沿慢通道下传至心室,但不会导致心室除极顺序的改变,所以QRS波群是正常的。激动从心房下传到心室的时间为P′-R间期,从心室逆传到心房的时间为R-P′间期(QRS波群的起点到P′波的起点),因为P′-R间期是经过慢通道传导形成,而RP′间期是经过快通道传导形成,故P′-R间期大于R-P′间期,且R-P′间期<70ms。

图8-1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形成

(二)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图8-2,图8-3)。

1.心率150~250/min,节律规整,QRS波群正常。

2.P′波呈逆行性,由于心房与心室几乎同时激动,所以常与QRS波群重叠。重叠于QRS波群之前时,可形成假“q”波;重叠于QRS波群之后时,可形成假“s”波,或者在V1导联的QRS波群终末部形成假“r′”波。

3.常由房性期前收缩触发,P′-R间期>R-P′间期,且R-P′间期<70ms。

4.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心动过速。

注:迷走神经可调节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活动,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可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因此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终止窦房结或房室结起源的心动过速,也可以终止由房室结构成折返环路的心动过速;对于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如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则只能减缓其向心室的传导,降低心室率,而不能终止其发作;对室性心动过速则不起作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有按摩颈动脉窦、Valsalva动作、诱导恶心、冷水浸面等。

图8-2 心动过速未发作时的心电图

图8-3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

图8-2和图8-3分别是同一患者在正常和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是214/min,节律规整;与未发作时的心电图相比,Ⅲ导联的QRS波群终末部出现假s波,V1导联的QRS波群终末部出现假r′波,实际上是P′波的一部分;P′-R间期>RP′间期,R-P′间期<70ms,为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基础是心脏存在房室旁道(预激综合征患者,见第12章),激动既可经旁道前传心室,又可经旁道逆传心房,所以该型心动过速有两种:一种是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另一种是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前者的发生率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90%左右,是一种常见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而后者少见,是一种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心动过速,这里只讲解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产生的原理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由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形成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房室间存在房室结和房室旁道两条通道,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旁道的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正常情况下,窦性激动沿房室结和旁道同时下传,由于旁道的传导速度快,可提前激动一部分心室,形成有△波的波形(图8-4A)。当一个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自心房下传时,如恰逢旁道处于不应期,则激动只能沿房室结下传(图8-4B),先使心室激动,当此激动到达旁道远端时,旁道的应激性已恢复,激动则会沿着旁道逆行激动心房(图8-4C),如时间匹配恰当,房室结又从刚才的不应期中恢复,就可依次反复地激动心室与心房,形成心动过速。

在折返过程中,激动沿房室结下传至心室,所以QRS波群是正常的。在此种折返性心动过速中,心室肌是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因此,激动传导的顺序必然是先激动心室而后才能逆传激动心房,所以逆行性P′波只能出现在QRS波群之后。因为P′-R间期是经过传导速度较慢的房室结传导形成,而R-P′间期是经过传导速度较快的旁道传导形成,故P′-R间期大于R-P′间期,且R-P′间期>70ms。

图8-4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形成

(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图8-5,图8-6)。

图8-5 心动过速未发作时的心电图

图8-6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

图8-5和图8-6分别是同一患者在正常和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心动过速未发作时,P-R间期<0.12s,QRS波群的初始部产生△波,QRS时限延长,V1~V6导联的预激波均为正向,QRS主波亦全部向上,属于A型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是214/min,节律规整,QRS波群正常,在Ⅱ、Ⅲ导联可见逆行性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后,P′-R间期>R-P′间期,且R-P′间期>70ms,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心动过速未发作时,心电图可有预激波,也可正常。

2.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心率150~250/min,QRS波群正常。

3.逆行性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后,P′-R间期>R-P′间期,且R-P′间期>70ms。

4.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终止心动过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