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医学的生物医学模式

近代医学的生物医学模式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基础上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与此同时,受到机械唯物论哲学思想和特定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它以理论上的完备、逻辑上的严密而取代了古代笼统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可能缺陷是不当的诊断措施、错误的临床诊断、无效的治疗、非必要的住院、医疗费用上涨和延长失能状态。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

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在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基础上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即是疾病(disease)模式,病痛必然可以被归因于特定疾病或失调,且只要可以命名就可以治疗——过度医疗化的风险。它将病患的心灵与躯体分开,专业分工——医学与精神医学的区分;病人身体片段化——“我的部分没有问题”,进而忽略人类的社会境遇。

进入近代社会,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开始迅速提高,解剖学和生理学等生物学科已经形成,但是对疾病的原因还无法揭示。由于受到“人是机器”的机械唯物论的影响,认为健康就像机器正常运转,保护健康就像维护机器,认为肉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无病)就是健康。这种健康观忽视了生物的复杂性和人的社会性。19世纪后半叶,微生物的发现,使人们进而认为健康就是保持病原微生物、人体和环境(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健康概念虽涵盖了自然因素,却忽视了疾病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医学模式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医学发展的水平。临床医学广泛运用近代物理学、化学及技术革新的成果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即把人体看成一个生物有机体,把人的疾病看成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学变量发生异常的观念具备了现实可能性。16世纪中叶以来的400多年里,人类在生物学的总体框架内理解医学、发展医学,借助近代科学技术,在器官、组织、细胞等不同层次上对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对疾病的症状与机制,对治疗的药物与手段,对预防的方法与途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积累了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在基础、临床和预防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医学的水平和人类同疾病斗争的能力。与此同时,受到机械唯物论哲学思想和特定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它以理论上的完备、逻辑上的严密而取代了古代笼统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二)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生物医学模式力求从生物学的视角把握人的机体,从物质的原因把握人体的生命、健康与疾病,以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物质的手段同人类的疾病作斗争。在生物医学模式看来,人不过是一种被医学关注的客体,除了人具有最高的进化水平和地位之外,与其他生物没有本质区别。力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清晰地把握人类机体的每个细微部分,试图沿着还原论的思路把人的生命过程分解为物理的、化学的过程。分科研究和诊治的做法、局部定位的观念、忽视整体和联系的习惯都带有形而上学的明显印迹。这正是它在一定阶段、在某些局部节节胜利的原因,也是它解决了一些问题却又导致新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生物医学模式的意义与局限性

生物医学模式相对于古代神灵医学模式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使人们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真正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引导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从人体自身及其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来认识人的生命、建康和疾病,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由于生物医学模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解剖分析脱离了人体的整体研究,这种孤立地研究人与疾病的思路,妨碍了对实际过程中多因素变化综合作用的全面认识,使医学各学科离开了彼此联系而各自发展。单纯从生物学属性上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把人的生命活动视为独立于社会的实体,从而把生物因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心理环境中割裂开来。生物医学模式在方法论方面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倾向,限制了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全面理解和宏观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具有片面性的医学模式;它沿着分析和还原的思路寻找病因和对策,忽略了对服务对象和医学的整体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身心分离的、不够完整的医学模式;它在大量引进多种技术手段的同时,将医患关系导入物化的歧途,淡化了医患沟通,成为一种畸形的医患关系模式,限制了医学的某些职能的发挥。

由于生物医学模式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的导向,医学家为了把握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的规律,把人体分解成许多部分,把病变部分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这样就只能观察某一部分的瞬间状况,而无法观察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久而久之,易于养成孤立、片面、静止地观察和把握人体及其疾病的习惯。由此导致从不同角度探索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各门学科,离开了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而孤立地发展,造成了结构与功能相脱节、局部与整体相脱节、微观与宏观相脱节的局面。进而又妨碍了医学家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全面认识,表现为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注重生理功能,而忽视心理因素;只注重外界环境中的致病因素,而忽视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作用;只从局部病灶出发,而忽视了有机整体的相互制约。其结果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以此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也不尽科学、不尽合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可能缺陷是不当的诊断措施、错误的临床诊断、无效的治疗、非必要的住院、医疗费用上涨和延长失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