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译文】
邪气停留在肺,就会病发皮肤疼痛,恶寒发热,气上逆而喘促,汗水自出,咳嗽引动肩背疼痛。治疗应针刺胸部两侧的有关穴位,以及背部第三椎两旁的脏腑腧穴,针刺前先用手快速按压穴位,当病人有舒畅的感觉时,再进行针刺;然后选用锁骨上窝中的穴位,用来散发肺中的邪气。
邪气停留在肝,就会发生两胁部里面疼痛,中焦脾胃的寒证;如果瘀血留滞在体内,行动时容易抽掣转筋,关节及足部时有肿痛。治疗应针刺行间穴,用来引气下行缓解胁痛;补足三里穴,用来温暖脾胃;并针刺本经的血络,用来行散淤血;再针刺耳根处的青络,用来缓解抽掣。
邪气停留在脾胃,就会病发肌肉疼痛。如果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就会出现中焦内热,容易饥饿;如果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就会出现中焦内寒,肠中鸣响,腹中疼痛;如果阴气阳气都有余、或都不足,就会又有内寒又有内热。治疗都可以针刺足三里穴进行调理。
邪气停留在肾,就会病发骨节疼痛,阴痹。所谓阴痹,它的疼痛没有固定的部位,用手按摸也不能确定具体的痛处,同时会有腹部胀满,腰部疼痛,解大便困难,肩、背、颈、项疼痛,时常头晕眼花。治疗应针刺涌泉穴、昆仑穴,如果发现血络郁滞的,全部都要针破出血。
邪气停留在心,就会病发心痛,时时悲伤,时常头晕眼花,甚至昏倒在地。治疗应审察病证是有余的实证,还是不足的虚证,然后再调理本经的腧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