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译文】
黄帝问少俞道:饮食的五味经口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各自注入相应的脏腑组织,各自也会引起相应的病变。如酸味注入筋,过多食入酸味食物,会使小便不利;咸味注入血,过多食入咸味食物,会使人口渴;辛味注入气,过多食入辛味食物,会使人感到心胸空虚不实;苦味注入骨,过多食入苦味食物,会使人呕吐;甘味注入肉,过多食入甘味食物,会使人感到心中烦闷不适。这些现象我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很想听听它的道理。少俞回答说:酸味食物进入到胃以后,由于它性质涩滞收敛,所以其气味只能行于中焦和上焦,不能随气化的运行而往来出入。由于不能正常的输出,就会留滞在胃中,以致胃气郁而生热,热邪就会下注到膀胱,而膀胱壁的肌肉质薄柔软,在受到较重的酸味刺激后,就会收敛紧缩,通道不畅便形成了小便不通利的病症。此外,人的前阴是众多筋所汇聚的地方,而肝主筋,酸味入肝,所以食酸味太过就会伤肝而影响到前阴,所以酸味进入人体注入于筋。
黄帝道:咸味注入血脉,过多的食入咸味食物后就会使人口渴,这是什么原因?少俞说:咸味食物进入到胃之后,它的气味上行到中焦,注入到血脉之中与血相合,血与咸味相合,就会使血液凝结浓稠,于是胃中的津液就要不断地注入到血脉中加以稀释,而胃中的津液不断地补充入血液,必然导致胃中津液分消耗过度,于是使上升到的津液不足,所以发生舌燥咽干而常感口渴。又因为血脉是输送中焦精气到达全身的道路,而咸味入胃后经中焦注入到血脉,所以咸味进入人体注入血脉。
黄帝道:辛味注入气,过多的食入辛味食物后就会使人感到心里空虚,这是什么原因?少俞说:辛味食物进入到胃之后,它的气味上行到上焦。上焦具有受纳中焦水谷精气,并将它们运行到全身皮肤腠理的功能。如过食姜、韭菜等辛味食物,辛味就会不断地向上发散,时常熏蒸上焦,使营气卫气时时受其影响而不能输送到上焦,以致久留胃中,所以心里有空虚的感觉。又因为辛味发散,能与卫气同行到体表,使腠理开泄,所以,辛味进入人体能与汗水一同出于体表。
黄帝道:苦味注入骨,过多的食入苦味食物会使人呕吐,这是什么原因?少俞说:苦味食物进入到胃之后,由于食物中其他的气味都不能胜过苦味,苦味便进入到下脘,使得三焦的气机都闭阻而不通利,胃气就不能下降而上逆,所以出现呕吐。另外,人的牙齿为骨的一部分,之所以说苦味进入人体注入骨,就是因为苦味自口齿而食入,又由口齿而吐出,所以知道它注入到骨。
黄帝道:甘味注入肌肉,过多的食入甘味食物会使人感到心中烦闷,这是什么原因?少俞说:甘甜的食物进入到胃之后,它的气味柔弱弛缓,不能上达到上焦,所以与食物一同存留在胃中,使得胃气也柔弱弛缓,从而引起肠中的寄生虫蠕动不安,于是使人感到心中烦闷不适。另外,甘味注入脾,而脾主肌肉,所以甘味之气外通肌肉,注入肌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