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医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疼痛

名医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疼痛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牙龈出血已久,牙床溃烂,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且痛而痒,屡服滋阴降火之品罔效。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桂枝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淫羊藿激性,促进DNA合成;砂仁增加胃动力,促进消化液分泌。耳鸣停止后,听力减退。治疗1周,由于疗效较差,求治于卢崇汉。发病过程是这样的。当时他惊坏了,立即到医院眼科做检查。服完5剂后,双眼的视力恢复到正常。某医院五官科检查,诊为喉炎、息肉。

(一)吴佩衡治牙龈出血医案

【医案】王某,男,32岁。患牙龈出血已久,牙床溃烂,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且痛而痒,屡服滋阴降火之品罔效。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水饮。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齿为骨之余,属肾,肾气虚则齿枯而动摇;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气虚而不能生养肌肉,则牙龈溃烂而萎缩。气者,阳也;血者,阴也。阳气虚则阴不能潜藏而上浮,阴失守而妄行于血脉之外。法当扶阳以镇阴,固气以摄血,俾阴阳调和,则血自归经而不外溢矣。拟方潜阳封髓丹加炮姜、肉桂治之。

处方:附子60克,砂仁20克(研),炮姜26克,肉桂10克(研末兑入),焦黄柏6克,炙甘草10克,龟甲13克(打碎)。

服1剂稍效,3剂血止,4剂后痛痒若失。连服10剂,牙龈已长丰满,诸症全瘳。

【现代浅析】脉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提示为阴证,故用附子、肉桂、炮姜(苦、温)、砂仁(辛、温)等温热药增强生理功能;牙龈出血,故用炮姜、焦黄柏(苦、平)、龟甲(咸、甘、寒)止血。

附子、肉桂活血,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牙龈生长,且止血而不留瘀;附子、炙甘草类皮质激素而抗炎;龟甲补体液;砂仁助消化。

(二)卢崇汉治暴哑医案

【医案】在1988年12月7日,我(指卢崇汉)接治了一个从阿坝藏族自治州来的病人。他是一个56岁的男性教师,1个月前突然降大雪,因为他穿的衣服很少,受寒了,出现了头痛、项强、恶寒。他当时就连服了3片解热镇痛片。服下后就出大汗。汗一出,头痛减轻了。但是第2天说不出话来了,声音完全哑了。这时他有些惊慌了,马上到当地医院去就诊。但是经过治疗没有好转,所以来到成都。我见到这个人,块头比较大,比我个子还高,很壮实。但是由于这个疾病折腾他几个礼拜了,一副倦容,想讲话又讲不出声音来,最后就改用文字进行交谈。他写的症状是头痛、项强、身强、微微恶寒、咽痛。我看他舌质是淡红色,舌苔是白润的,脉沉紧。我认为他是由于太、少两经所导致的暴哑。治疗的方法就是用宣肺、温肾、暖脾,用药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处方是:制附子75克,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60克。煎煮服(制附子先煎2小时)。这个方子吃了1剂,病人出了大汗,随即头痛、项强、身痛、恶寒明显地减轻了,声音能够发出来一点点了。2剂药过后,头痛、项强、身痛、恶寒完全消失,声音恢复正常了。但还微微感到乏力,所以在原方里面,去掉麻黄、细辛,加桂枝30克,淫羊藿20克,砂仁15克。又吃了2剂,体力完全恢复了。一共4剂药,在成都呆了5天,完全好了。

【现代浅析】患者56岁,服药出大汗,提示其生理功能已明显下降;微恶寒,舌苔白,脉沉,提示为阴证,故用辛温热药附子、生姜、麻黄、细辛兴奋、增强其生理功能;苔白润,提示阴证兼湿,故用麻黄、生姜发汗以祛其湿,细辛利水。

桂枝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淫羊藿激性,促进DNA合成;砂仁增加胃动力,促进消化液分泌。由于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改善,故体力增强,乏力消失。

(三)卢崇汉治暴聋医案

【医案】王某,女,36岁,成都人。1周前,洗衣过程中突然停电,洗衣机不能用而改用手洗。时值隆冬,手在冷水中浸泡将近3小时,下午开始恶寒、发热,出现耳鸣。耳鸣停止后,听力减退。次晨两耳一点声音都听不到。治疗1周,由于疗效较差,求治于卢崇汉。症见身体比较瘦弱,精神较差,目光暗淡,面色青灰,听力基本没有;微微感到恶寒,身痛,但是都不明显;嘴唇略略发紫,舌质略绛,苔白,薄腻苔,脉沉紧。证为寒邪直中太、少二阴。治疗方法:温肾,宣肺,暖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

处方:制附子90克,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75克。

1剂后,汗出,出汗过程中突然觉得耳朵一声硬响,不到3秒钟,一下完全听到了声音。2剂后,恶寒、身痛完全消失,精神还觉不足,乏力。此为肺气已宣,肾气已通,脾阳尚弱。用附子理中汤3剂,得以痊愈。

【现代浅析】精神比较差,目光暗淡,面色青灰,脉沉,苔薄白,皆提示为阴证,故用附子、麻黄、细辛、生姜诸温热药以增强生理功能;苔白腻,提示有湿,故用麻黄、生姜发汗以祛其湿,用细辛利尿更祛其湿;舌质略绛,嘴唇略略发紫,提示有瘀,故用大剂量附子改善微循环。

(四)卢崇汉治暴盲医案

【医案】1975年1月25日,我(指卢崇汉)接治了一位周姓病人,男,43岁。发病过程是这样的。在1975年元旦节的这一天,他到公园去,正巧碰到有儿童落水,于是他跳到水里去救起了这个落水的儿童。当时的气温是-7℃~-8℃。能够冒着这样的严寒下水救人,真是不容易。所以他的事迹还在报上进行了宣传。当他上岸以后,虽然有人给他更换了衣服,但是他始终感觉寒冷刺骨。回家以后,即拥被而卧,但是一直没有温暖过来,以至彻夜难寐。第2天醒来,他自己感觉两眼看不清楚了,仅仅有光感,并且还出现了恶寒、头痛及全身疼痛。当时他惊坏了,立即到医院眼科做检查。结果双眼及眼底都没有问题,颅内检查也没问题。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后,没有一点改善。后经中医眼科用了一些补肾填精的中药,也没有效果。这样一直拖了20余天,经人介绍,找到了我。当时这个病人,精神比较差,面色也欠红润,有点青白相间,有一种气不足的面色。据他所述,全身尚有一种不灵活的感觉,两眼仅仅有光感,连手指都看不清。其舌苔淡而润,苔白腻,脉沉细、略紧。我认为他仍然属于寒邪直中少阴所导致的暴盲。治疗还是宣肺温肾的方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

处方:制附子90克(先煎2小时),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95克。

服1剂后,感觉身上有汗出。虽然汗不多,但这个汗一出,一身不灵活、不舒服的感觉就全消失了,身也不痛了,两个眼睛的光感也增强了。服第2剂后,他能够数手指,能够辨清1米以内的人。服完5剂后,双眼的视力恢复到正常。

【现代浅析】舌淡,苔白,脉沉细,面色青白相间,精神比较差,皆提示为阴证,故用附子、麻黄、细辛、生姜增强其生理功能;舌润、苔腻,提示兼有湿,故用麻黄、生姜发汗祛湿,细辛利尿祛湿,且诸辛温热药亦蒸发其湿。

制附子抗炎,抗血栓,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生姜抗血小板聚集,抗炎,解热;麻黄兴奋中枢神经,抗炎,抗血凝,降低血黏度;附子、细辛类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范中林治慢性喉炎、息肉医案

【医案】黄某,女,44岁。一年前因兄弟病故,不胜悲戚,次日自觉喉部不适,似有物梗,继而发展至呼吸不畅,甚至憋气,心悸,身麻。某医院五官科检查,诊为喉炎、息肉。病情日益加重。

初诊:喉部明显堵塞,轻微疼痛;向左侧躺卧,气憋心悸,全身发麻;头晕,体痛,乏力,咳嗽吐泡沫痰甚多;自觉周身血管常有轻微颤动,精神倦怠,食欲缺乏,胃脘常隐痛,喜热敷,形体消瘦,步履艰难。前医均以清热解毒,养阴散结为治,服药百余剂,仅夏枯草一味,自采煎服共两箩筐之多。医治年余,越清火自觉火越上炎,舌上沾少许温水即觉灼痛,满口牙齿松动,疼痛,唇乌,舌质偏淡微暗,少苔不润,脉沉细。此忧思郁结而成梅核气,并因正气不足,过服凉药,转为少阴证喉痹。先以半夏厚朴汤加味,调气散郁为治。

处方:法半夏15克,厚朴12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紫苏叶10克,干姜12克,甘草10克。

二诊:服4剂后觉喉部较前舒畅,憋气感消失,吞咽自如。仍咳嗽、头晕、身痛,为太阳表证未解。法宜温通少阴经脉,兼解太阳之表。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主之。

处方:麻黄10克,制附子120克(久煎),炙甘草60克,干姜60克,辽细辛6克。

三诊:服6剂后,咳嗽、头晕、体痛基本消失,痰涎减少,心悸好转。唯喉间息肉未全消,左侧躺卧仍有不适。尚觉神疲,牙疼松动,舌触温水仍有痛感。此为少阴虚火上腾,宜壮阳温肾,引火归原。以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制附子120克(久煎),干姜60克,炙甘草45克,上肉桂12克(研末,冲服),辽细辛6克。

上方连进4剂,诸症皆减。以理中汤加味善后,继服10余剂。1979年7月追访,患者说:“我第一次服这样重的热药,很怕,小心试着服,结果几剂药后,反觉比较舒服,且喉部不堵了,3年来未再发病。”

【现代浅析】患者44岁,其生理功能已下降;连服夏枯草两箩筐(夏枯草苦、辛、寒,抗菌,降压),使机体之生理功能进一步下降;舌质偏淡,脉沉细,精神倦怠,均提示阴证,故用干姜(辛、热)、生姜(辛、温),法半夏(辛、温)、厚朴(辛、苦、温),紫苏叶(辛、温)增强生理功能;唇乌,舌质微暗,提示兼有瘀证。故服初诊方症状减轻后,再加辛热重剂附子及辛温的麻黄、细辛,6剂后阴证明显减轻;6剂后尚觉神疲,故进服辛热重剂附子(120克)、干姜(60克)等药后,诸症悉除。

附子、干姜、生姜活血;附子、甘草、细辛类皮质激素;干姜、生姜、半夏镇吐;紫苏叶、生姜、厚朴助消化;麻黄兴奋中枢神经;茯苓、细辛利水;紫苏叶、细辛、茯苓、麻黄、半夏、甘草祛痰止咳。

(六)张志民治牙颊肿痛医案

【医案】患者,女,48岁。

1961年12月27日初诊:患牙颊肿痛5日,用西药外敷及注射青霉素无效。左下颊肿痛,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腮内近牙根处肉色淡白不肿。头晕,心悸而烦,腰痛,四肢沉重无力,饮食如常,微恶寒,舌苔尖白中淡黄,脉细数。拟真武汤加麻黄。

处方:制附子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麻黄6克。

12月28日二诊:患者来诊时,喜形于色,谓药后夜已酣睡,一周来未尝舒适如此;左颊肿痛全消,头晕、心悸等症均除,步履轻快。唯今日忽下白带。过去月经多愆期,量少色淡,经后腰腹酸痛。拟真武汤加吴茱萸、桂枝,以温经理水(即前方去麻黄,生姜易干姜,加吴茱萸、桂枝各12克)。服2剂而愈。

【现代浅析】颊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腮内近牙根处肉色淡白不肿,舌苔尖白,提示阴证,故用附子、白术、生姜、麻黄诸温热药增强生理功能;牙颊肿,四肢沉重,舌苔淡黄,提示兼有湿,故用白术、茯苓、桂枝以祛其湿。

本方没有抗菌药物,故本方起主要作用的仍是温热药。

(七)范中林治鼻衄医案

【医案】冉某,女,72岁。1975年4月,感冒后鼻内出血,诊为肺热,连服清热解表剂,病势不减。急用云南白药塞鼻内,血仍渗出不止,遂来就诊。鼻衄已10日,鼻血仍阵阵外渗,血色淡红,面色苍白,饮食难下,四肢逆冷,恶寒身痛,微咳,舌质暗淡,苔白滑,根部微黄腻。辨为阳虚之人,外感寒邪,血失统摄,阳气被遏,脉络瘀滞,血不循常规而外溢,属太阳少阴证鼻衄。法宜助阳解表,温经摄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主之。

处方:麻黄10克,制附子60克(久煎),辽细辛3克,炮姜30克,荷叶10克(醋炒),炙甘草20克。

服1剂,出血减;2剂后,血全止。以四逆汤加益气之品续服。

处方:制附子30克(久煎),炮姜15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上肉桂10克(冲服),大枣30克。

3剂后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嘱以生姜羊肉汤加当归、黄芪炖服调补。

【现代浅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苔白滑,皆提示阴证,故用附子等温热药兴奋、增强机体之生理功能;鼻出血,故用炮姜、荷叶(苦、涩、平)止血,附子改善微循环、活血,使止血而不留瘀。

麻黄、细辛解热,镇咳,平喘;甘草镇咳,调和药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