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腔镜肝叶切除术

腹腔镜肝叶切除术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腹腔镜不规则肝切除术 目前文献报道,腹腔镜肝切除大部分为不规则肝切除术,多适用于病灶位于肝边缘或肝表面。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肝叶切除后,将大网膜拉出腹腔,经胃网膜右静脉分支注射化疗药物以预防肝内转移。

【概述】 1991年Reich等首先报道2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腹腔镜在肝外科中应用,开始由术前检查、诊断、并发症的处理,发展到肝叶不规则性切除、肝叶规则性切除、活体供肝移植的取肝手术。

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如下优势。

1.切口小,腹壁损伤小,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术后疼痛较轻,有利于早期活动,从而更早地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

3.术后形成的组织粘连较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要轻,为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可能需再次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4.术后免疫功能损害较轻,有利于术后更早地进行辅助治疗。

但由于肝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一些常用的开腹切肝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难以应用,如用手灵活地压迫肝断面止血、缝合止血等;腹腔镜肝切除也有易发生CO2气体栓塞,缺乏理想的切肝器械等方面的局限性,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适应证】 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且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断肝方法、止血方法尚待完善,加上一些先进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器械价格昂贵,不适合我国国情。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必须既具备腹腔镜手术指征,又具备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指征,只有在同时具备两者手术指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这些因素使得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对病例选择要求较高,适应证范围受到了局限,下列情况可以行腹腔镜肝切除术。

1.有症状的或大于5cm肝血管瘤。

2.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3.肝细胞腺瘤。

4.并发感染或与胆道相通的非寄生虫性囊肿。

5.位于肝左叶外侧段或肝左叶内侧段和肝右叶下缘的肝细粒棘球蚴病(即肝包虫囊肿)。

6.肝泡球蚴病。

7.合并相应部位肝组织萎缩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

8.胆囊癌侵及胆囊壁肌层(或全层)或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肝转移和远处转移。

9.局限于一叶的孤立肝转移癌,如大肠癌、乳腺癌单一的肝转移灶。

10.局限性肝癌。

11.在活体肝移植术中施行活体供肝切取。

12.患者心肺肝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障碍,上腹部无手术史。

【术前准备】 术前除了常规检查外,应作B超、CT和血管造影,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包膜情况以及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指导选择术式和肝切线。根据肝功能实验室指标,决定是否行保肝治疗,积极处理心肺并发症,必要时行心功能和肺功能检查。术前插胃管,备足全血,给予术前全麻用药。

1.目前临床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方式

(1)标准腹腔镜肝切除术。

(2)免气腹与气腹相结合的腹腔镜肝切除术。

(3)低气腹压腹腔镜肝切除术。

(4)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

2.断肝的方法

(1)缝扎切肝法:先按常规开腹切肝方法于切除线上缝扎肝组织,钳夹离断处理肝组织。

(2)微波固化法:首先应用微波刀凝固切除线肝组织,使3mm以下的管道自行闭塞。

(3)超声刀法:应用超声刀离断处理切除线肝组织。

(4)切割吻合器法:采用切割吻合器分层处理切除线肝组织。

(5)刮吸分离法:采用刮吸刀刮吸切线肝组织。

(6)高压水刀法:采用高压水刀离断切线肝组织。

【麻醉方式】 手术在气管内插管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

【手术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头稍抬高,两腿分开。根据术中需要调整左或右侧斜位,手术医生立于患者两腿间。床头略抬高,取轻度垂头仰卧位(Trendlenburg体位),以减少切肝时气栓的危险。

【手术步骤】 放置腹腔镜套管的数量根据手术类型而定,脐周1cm处做一小切口,建立CO2气腹,腹内压12~14mmHg。脐旁穿刺孔置30°腹腔镜,其他孔位置不固定,分别在剑突下方和两侧肋缘下方放置4~6个Trocar。做右肝切除时常再加1~2个套管;做左外侧肝段切除术时,尽量于左肋缘下远处放置一个套管。精确计划放置套管的位置十分重要,以充分暴露左右肝,且避免腹腔镜器械“交互缠绕”为佳。多用30°以上镜头,先观察肿瘤部位及有无肿瘤转移,镜下超声观察并判断脉管的走行。

1.腹腔镜不规则肝切除术 目前文献报道,腹腔镜肝切除大部分为不规则肝切除术,多适用于病灶位于肝边缘或肝表面。具体方法为:用目前各种腹腔镜切肝器械切割肝,切断肝相应韧带,部分游离肝后充分暴露病灶,距病灶1~2cm处用电刀在肝表面标记切除线,距病灶2cm处用电刀在肝表面标记肝切除线,超声刀切割离断肝实质,对于小的出血点,可以直接电凝止血,大血管、胆管必须使用钛夹夹闭,造气腹和观察孔位置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操作孔位置根据肿瘤部位而定,一般右叶下段切除术操作孔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左外叶规则性切除术 Endo-GIA操作孔应与肝切线方向一致。建立12mmHg气腹,建立5个Trocar通道(1个5mm、1个10mm、2个12mm)。①游离肝韧带和三角韧带,不需进行肝门阻断;②解剖第一肝门,找到肝动脉、肝门静脉左侧分支,夹闭肝动脉左支,在肝门左侧及矢状部解剖分离出需要切除的各肝段脉管;③解剖第二肝门,在接近第二肝门处,仔细分离出肝左静脉的主干,钛夹夹闭,然后切断肝胃韧带,解剖分离肝静脉沟;④离断肝实质,肝表面1cm厚组织用电刀切开即可,深层用超声刀切割离断肝组织,对于肝断面较粗血管分离清楚后直接用钛夹夹闭;⑤直线切割器切除或用钛夹夹闭后切断肝左静脉的主干或分支,肝方叶切除尚需切断肝中静脉的分支,对肝创面进行电灼止血,对显露出的脉管则视其粗细予以钳夹或电灼处理,肝断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或覆盖止血纱布,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1根,由腹部右侧穿刺孔引出并固定;⑥切除标本装入标本袋,经扩大腹部的1个穿刺口后取出。取标本切口的长度相当于标本最小直径的1/2,切口采用皮内缝合。

3.右肝规则性切除 一般包括如下步骤:①游离肝韧带和三角韧带,超声刀解剖肝门蒂;②解剖第一肝门,找到肝动脉、门静脉右侧分支,钛夹夹闭合肝管、右肝动脉,用超声刀在下腔静脉处分离出右肝静脉,Endo-CIA关闭右门静脉;③解剖第二肝门,在接近第二肝门处,仔细分离出肝右静脉的主干,钛夹夹闭;④离断肝实质、肝表面1cm厚组织用电刀切开即可,用超声刀等切开肝组织离断右半肝,深层用超声刀切割离断肝组织。对于肝断面较粗血管分离清楚后直接用钛夹夹闭,在切除线上于距离主供血管最近的位置用超声刀切开肝表面;找到主供血管用钛夹夹闭后切断,直线切割器处理大管道;超声刀逐步切断肝组织;创面处理同左肝规则性切除。

4.肝脏局部切除 无须解剖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的脉管结构,在游离肝以后即可按上述离断肝实质的方法断肝。置入分离钳和电凝钩,行左外叶切除时,切断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左三角韧带及左冠韧带,将左外叶完全游离。肝叶切除前可用一根脐带线环绕左外叶并结扎以阻断肝左外叶血流,减少出血。肝叶切除可采用内镜胃肠离断钉合器(Endo-GIA)、超声刀或微波固化技术。Endo-GIA切肝时,先用电凝钩或电剪刀沿预定切线将包膜切开,再将Endo-GIA金属底板插入薄层肝组织,离断并同时闭合肝内管道组织,每次离断肝组织厚度不超过1cm,更换吻合钉,再次离断部分肝组织,直至肝叶切除;超声刀切肝时,沿肝切线将肝组织切碎并吸出,仅保留血管和胆管,将各管道组织一一结扎切断。微波固化切肝是将细微波探头送入腹腔,针尖刺入肝组织内固化15s,可见肝组织固化变白,拔出针尖沿切线再刺入邻近肝组织,两针间距1cm,固化完毕后,用电凝钩分离肝组织,遇到较粗血管则用钛夹夹闭后剪断,较大的让静脉和肝静脉需用Endo-GIA离断。

肝叶切除后若肝创面渗血则用电凝止血,再用止血纱布覆盖,亦可在肝创面喷洒FTH胶,并覆盖大网膜;较大的血管用钛夹夹闭或缝合止血。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肝叶切除后,将大网膜拉出腹腔,经胃网膜右静脉分支注射化疗药物以预防肝内转移。

【并发症】 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为难以控制的出血和术后胆漏。

1.术中大出血 应在充分暴露情况下,先用钳夹夹住,再经另一操作孔置入有效器械行确切止血;如果腹腔镜下不能有效止血,应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大出血导致休克时,一旦明确,亦应立即开腹手术。

2.术后胆漏 症状较缓和压痛部位局限者,可争取保守治疗;术后较早出现症状造成弥漫性腹膜炎者,应积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尽早再次手术。

术中处理左三角韧带和左冠状韧带时,有时可导致膈肌损伤,小的破损用钛夹夹闭,大的破裂需用尼龙补片修补;已形成气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并处理出血和胆瘘。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并及早下地活动,避免膈下积液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