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腔镜肾切除术

腹腔镜肾切除术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肾肿瘤: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各项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限于肾包膜内的恶性肿瘤,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肿瘤。 同一般开放性肾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肠道准备可减少肠管对视野的影响。套管安置后,患侧抬高,将手术台头端抬高20~30cm。用普通圆针带4号黑丝线通过Trocar转换器,送入腹腔,间断缝合后腹膜,或用施夹器间断关闭后腹膜,亦可用Endoheinia Staplen关闭,并在肾窝置引流管。

【概述】 随着标本袋、组织粉碎器及血管自动缝合器的应用,腹腔镜肾切除得到空前发展。

【适应证】

1.肾脏良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萎缩、丧失功能的肾积水、多囊肾等。

2.肾肿瘤: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各项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限于肾包膜内的恶性肿瘤,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肿瘤。

3.不可修复和拟保留的创伤性肾破裂。

4.肾结核,且邻近组织器官未被累及。

【禁忌证】

1.肾肿瘤已扩散到肾包膜外或已进入下腔静脉。

2.肾内较大的恶性肿瘤、黄色肉芽肿瘤。

3.肾周围感染、脓肾、肾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较严重。

【术前准备】 同一般开放性肾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肠道准备可减少肠管对视野的影响。术前插入7F输尿管导尿管,便于术中寻找输尿管。

【麻醉方式】 气管内插管全麻。

【特殊器械】 尼龙袋、电组织粉碎器和自动血管缝合切开器。

【手术步骤】 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在脐上2~3cm或脐下0.5~1cm处做小切口,气腹针建立气腹,送入腹腔镜。在观察镜直视下决定其他操作孔位置,一般取锁骨中线和脐平行线的交点(也可在肋缘下腋后线处做操作孔),腋前线肋缘下,脐与剑突的中点,应避开腹腔镜孔与手术操作区的连线,以便于器械的操作。操作孔的数目,视手术难易程度和患者腹壁的厚度而定,一般2~4个。套管安置后,患侧抬高,将手术台头端抬高20~30cm。

1.左肾切除 将结肠和小肠推向内侧,脾向外上推开,露出结肠旁沟,用电凝钩或剪刀切开后腹膜,游离腹膜后脂肪,切开肾周筋膜即见肾脂肪囊,在肾脂肪囊内游离肾,在腰大肌内侧寻找输尿管,游离适当长度,并用钛夹夹住后切断;用无创伤抓钳牵引输尿管近端,游离肾下极,继续向肾门分离,显露肾动、静脉,用10号粗丝线双重结扎肾血管,再上钛夹后剪断,也可采用Endo-GIA器械在肾血管上横行打两排小的U形钉后再切断肾血管,或用钛夹重复钳闭肾血管分支后再切断肾血管;最后游离肾背侧及上极,将肾牵向外上方钝性分离,至肾完全游离下来。将切下来的肾放入标本袋或在特制的标本袋内用组织粉碎器打碎后,经主操作孔拉出体外。冲洗手术区,仔细彻底止血。用普通圆针带4号黑丝线通过Trocar转换器,送入腹腔,间断缝合后腹膜,或用施夹器间断关闭后腹膜,亦可用Endoheinia Staplen关闭,并在肾窝置引流管。

2.右肾切除 首先将肝及胆囊推向上方,胃及十二指肠推向左侧,结肠肝曲向下,在肝缘与横结肠之间显露右肾轮廓,自内上至外下斜形切开后腹膜,分离脂肪囊,切开肾周筋膜,其他手术步骤同左肾切除。

【并发症及处理】

1.术中并发症

(1)肾蒂滑脱引起大出血,常见于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出现出血时,应仔细寻找断端,重新钳夹止血,必要时中转开腹止血。

(2)损伤肝、脾、胰及肠管等脏器,多由电灼引起。轻者可在腹腔镜下修补,重者中转开腹。

2.术后并发症

(1)继发出血:常为钛夹脱落或组织渗血所致。少量出血可非手术治疗,较多出血者应及时开腹探查、止血。

(2)切口感染及疝: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妥善关闭切口。

【术后处理】

1.常规应用抗生素3~4d。

2.术后12h拔胃管。

3.肾引流管24h后拔除(可视引流液情况而延长)。

4.24h后可下床活动,排气后进流质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