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斜疝一经确诊均主张手术治疗。年龄幼小不是传统开刀手术的禁忌证,但年龄幼小的患儿却不适用腹腔镜手术。婴幼儿疝如果不是频繁发作,或疝突出肿物不是太大时,可观察至6~8个月后再考虑是否做腹腔镜手术较为适宜。
【适应证】
1.择期手术最小年龄以6个月为宜。
2.嵌顿疝手法复位2d后再行手术。如复位不成功,改传统手术方式。
【禁忌证】
1.患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
2.患急性传染病者病愈后3个月内不考虑择期手术。
3.有出血性疾病,在出血倾向未纠正前,不考虑施行手术。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暂不考虑手术。
【术前准备】
1.全面体查、胸部透视、血尿常规检查。
2.术野皮肤清洗。
3.术前6~8h禁食。
4.术前自排小便(膀胱空虚利于操作)。
【治疗原则】 小儿斜疝无腹股沟管肌肉薄弱的因素,只要做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无需另做修补,腹腔镜手术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
【麻醉方式】 采用氯胺酮麻醉。
【手术体位】 患者取头低脚高约15°。
【手术步骤】
1.切口及人工气腹 共有2个切口和1个小针孔,一个切口在脐皱褶处,约4mm,穿刺建立气腹后进入腹腔镜;另一个切口在脐旁约3mm,长度为4mm,供操作钳使用;针孔位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长度约1.5mm。
2.腹腔镜下探查 腹腔镜下找到患侧内环口,再行对侧内环口探查,如未闭合,无论腹股沟或阴囊有否胀气,均予缝扎。
3.缝合内环口 带线针和针钩先后从针孔处穿入与操作钳配合,分别缝合内环口的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缝合时两针在腹膜下潜行分离,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带线针缝合内侧腹膜后,退出带线针,缝线留在腹腔内,针钩从同一针孔处刺入,缝合外侧腹膜。缝合后用针钩把缝线从腹腔带出腹腔外,使疝环口成一荷包缝合,皮下缚结,关闭内环口,解除气腹,结束手术。
4.切口处理 因切口小,无需缝线。用防水敷料将切口拉合,脐部加压密封。
【术后护理】 术后送麻醉恢复室或回病房观察,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患儿完全清醒后,可进半流质饮食。术后1~2d即可出院。
【优点】
1.切口小 切口仅4mm,无需解剖腹股沟管,损伤小。
2.手术简便 手术快捷,手术过程只需5~8min。
3.无出血 手术基本无出血。
4.无副损伤 内环口周围的血管和输精管的解剖在腹腔镜下清晰可见,因此不会误伤。
5.恢复快 术后疼痛小,恢复快。
6.切口美观 术后切口无需缝合,术后无瘢痕。
【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疝囊残留余气
(1)原因:内环口缝合后缚结时,未同时将气体挤出。
(2)预防:当内环口缝合后解除气腹口时,先将疝囊内气体挤出后再缚结。再次建立气腹;复查,若疝囊无胀大,证明内环口缝合牢固。
2.脐戳孔处网膜疝出
(1)原因
①术后排气过快:排气过快可使网膜随之疝出。
②腹肌薄弱:小儿腹肌欠发达,拔除穿刺套管后肌肉不能很快收紧。
③腹压增高:患儿术后哭闹使腹压增高而疝出。
(2)防治
①注意慢排气:排气后置入套管针芯后再慢慢拔出。
②切口加压包扎牢靠:术后脐部切口敷料加压密封。如穿刺套管口较大(4mm或5mm)时,可用吸收线皮内缝合一针。
③术后出现脐戳孔疝的处理:发现脐部敷料有血性渗液时,即提示有大网膜疝出。如疝出大网膜少许,可尝试用血管钳将大网膜回纳腹腔;如疝出较多并有水肿时,可将大网膜再提出少许,切除小部分水肿的大网膜后,再将其余大网膜回纳腹腔。
3.腹膜前气肿
(1)原因:腹膜前气肿与术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有关。
①操作不当:穿刺方法不熟练,气腹针还未进入腹腔即进气。
②气腹针退出:气腹针穿刺后,未能固定而退出腹膜腔所致。
(2)预防
①水试验要做好:认真做好水试验,检验气腹,防止假阳性。
②固定好气腹针:证明穿刺进入腹腔后,一定要牢固地固定好气腹针。
4.戳孔处血肿
(1)原因:内环口体表投影靠近腹壁下血管,若穿刺不小心可损伤血管。
(2)预防:当做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口时,可将腹腔镜物镜头贴近腹壁,这时腹壁下血管清晰可见,切口可避开血管。
5.线结异物感
(1)原因:缚结时打结太多,不能把结埋在皮下。
(2)预防:每次打3个结即可,不要打太多结而成串珠状。缚结后提起切口周围皮肤,尽量使线结埋于皮肤下。
6.疝复发
(1)原因
①疝环口:疝环口较大者可见腹膜较松弛,而腹膜的活动度较大易使单纯高位结扎复发。
②年龄因素:患儿<6个月时,气腹空间小(即操作空间小),手术较困难,缝合不尽满意,容易复发。
③操作因素:操作不熟练,缝合不够严密,有遗漏之处。
④技术因素:缝线不牢固,或术中操作时对缝线造成损坏,术中、术后易折断而复发。
(2)预防措施
①大腹膜松弛的患儿不是腹腔镜手术指征,应改用传统的手术方法。
②年龄过小,气腹空间小,操作有困难时改用传统的手术方法。
③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缝合内环口腹膜时,针线要全部在腹膜下潜行游离,不得遗漏。
④选用韧性较好的缝线缝合,术中如发现缝线有受损,一定要更换缝线,重新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