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痔组织的支持结构

痔组织的支持结构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痔区黏膜下的结缔组织有两种,即支持性结缔组织与稳定性结缔组织。前者指黏膜下的固有成分,后者指联合纵肌穿经内括约肌进入痔区的纤维。由此可见,黏膜下肌是痔组织的网络和支持结构,它有使排便后痔组织向上回缩的作用。再如痔组织内动静脉吻合发生调节障碍,血液灌注量过多,此时若内括约肌张力过高,静脉回流受阻,则痔核将出现充血性肥大。

痔区黏膜下的结缔组织有两种,即支持性结缔组织与稳定性结缔组织。前者指黏膜下的固有成分,后者指联合纵肌穿经内括约肌进入痔区的纤维。在内括约肌的内侧面,形成一层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与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1853年Treitz对此种纤维首先描述,故称Treitz肌。Fine-Lawes(1840)称为黏膜下肌。

黏膜下肌除来自联合纵肌穿经内括约肌的纤维外,还包括部分绕内括约肌下端的“U”形逆行纤维,也有内括约肌及直肠环肌的迷离纤维参加。黏膜下肌厚1~3mm,随年龄增长而增厚,20岁以后即趋稳定。黏膜下肌厚度与内括约肌厚度之比:新生儿是1∶4,成年人是1∶1.5。年轻人的黏膜下肌纤维排列细密,相互平行,结构精细,弹性纤维较多。至30岁以后,黏膜下肌开始退化,出现断裂扭曲和松弛,弹性纤维减少。此种纤维性组织在痔区内的分布方式,主要是呈网络状结构缠绕痔静脉丛,构成一个支持性框架。将痔组织固定于内括约肌之上,其功能是防止痔组织滑脱。青年人缠绕痔血管的黏膜下肌较强韧,至老年则发生退变,黏膜下肌松弛,痔组织有凸出于肛管腔的趋势。

由此可见,黏膜下肌是痔组织的网络和支持结构,它有使排便后痔组织向上回缩的作用。如果黏膜下肌断裂,支持组织松弛,痔组织即可出现回缩障碍,从原来固定于内括约肌的位置下移。促使痔组织下移的常见因素有便秘、努责、久泻久痢、排便习惯不良及括约肌动力失常等,均可增大下推的垂直压力,使黏膜下肌过度伸展、断裂,导致痔核下移脱垂。再如痔组织内动静脉吻合发生调节障碍,血液灌注量过多,此时若内括约肌张力过高,静脉回流受阻,则痔核将出现充血性肥大。正常黏膜下肌有网络约束痔静脉丛的作用,当充血现象不断加重时,痔核体积也会不断增大,致使黏膜下肌纤维伸长、肥厚或断裂。一旦痔核失去肌层的支持,久而久之,即可发生间歇性脱垂,继而发展为持续性脱垂,形成临床上的痔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