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酸隔置药

胆酸隔置药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胆酸螯合药、胆酸络合药、胆汁结合树脂类。对任何类型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无效。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冠心病的死亡率。本品尚可用于肝硬化或胆石症引起的瘙痒。适用于Ⅱa,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可能使血清TG升高,对伴有高TG血症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药期间每1~2周应监测血清TG水平一次。近年由于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显示出有比胆酸隔置剂更强的降TC作用及更少的不良反应,所以不再将胆酸隔置药作为降TC的第一线药物。

又称胆酸螯合药、胆酸络合药、胆汁结合树脂类。该类药共同的降血脂机制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这类药有树脂类、新霉素类、β-谷固醇及活性炭等,新霉素类及β-谷固醇因不良反应大或疗效欠理想,实际上已被淘汰。活性炭近年来曾试用于临床,其确切疗效与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证实。文献报道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阴离子碱性树脂。这类树脂,在肠道内与胆酸呈不可逆的结合,且这类树脂在肠道内不能被吸收,从而胆酸从肠道的回吸收减少,随粪便从肠道排出的胆酸增加,由此促使肝细胞增加胆酸合成。因胆固醇是肝细胞合成胆酸的原料,胆酸合成增加,肝细胞内的胆固醇消耗就增加;肝细胞内胆固醇库存量就减少,通过反馈机制,刺激肝细胞膜加速合成LDL受体,使肝细胞膜LDL受体数目增多,活性增强,更多地与血流中的LDL结合,并摄入肝细胞内进行代谢,终于使血液中LDL减少;LDL重量的45%左右是胆固醇,从而血清LDL-c及TC水平降低。另外,从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过程中,需胆酸起乳化作用,胆酸被树脂吸附随粪便从肠道排出,势必影响胆固醇从肠道的消化吸收。因此,服用树脂类后,一般TC可降10%~20%,LDL-c可降15%~25%,TG稍有增加或无明显变化、HDL-c可能有中等量增加。本类药物对肝肾无毒性。

本类药适合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对任何类型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无效。对血清TC与TG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须与其他类型的降血脂药合用才能奏效。主要的胆酸鳌合剂简介如下:

一、考来烯胺

【其他名称】消胆胺,降胆敏,降脂Ⅰ号,Cholestyramine。

【作用机制】口服后完全不吸收,在肠道与胆汁酸形成螯合物,随粪便排出。可使胆汁酸的排出量比正常多3~4倍。其促胆汁酸排泄作用,促使肝脏胆固醇代谢速度增加,从而使肝细胞LDL受体增加,增强肝脏对血中LDL的清除,使血中胆固醇水平下降;另外,肠道胆汁酸浓度降低,影响了胆固醇的吸收,也影响了血中胆固醇水平。一般在给药后4~7d血中胆固醇开始下降,2周内出现最大效应。

【临床应用】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可使血浆LDL和总胆固醇下降,总胆固醇浓度一般可下降20%以上,LDL-胆固醇水平可下降25%~35%;HDL-胆固醇有所升高。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冠心病的死亡率。无降低TG作用,有的患者治疗第1周内TG反而有所增高(5%~20%),但此作用通常在连续给药4周内可逐渐消失。对同时有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Ⅱb型),须加服其他降TG的调脂药。本品尚可用于肝硬化或胆石症引起的瘙痒。

【用法用量】口服: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每次4~5g,每日3~4次。粉剂可拌加于调味汁中口服。新剂型“糖粒”(Cholybar),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小。

【不良反应】恶心、腹胀、消化不良及便秘较常见,偶见皮疹、腹泻及引起肠梗阻。也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血清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酯酶增高。大剂量可干扰脂肪吸收,引起脂肪痢。对儿童和矮小患者,因所用剂量相对较大,可能出现血氯过高性酸中毒。

【注意事项】本品在肠道能与苯巴比妥、保泰松、氯噻嗪、甲状腺素、四环素、洋地黄制剂及抗凝药等结合,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为了避免此种影响,至少要在服用本品1h以前或4h以后才能服用其他药物。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叶酸、铁及钙的吸收,长期应用应予以补充。

二、考来替泊

【其他名称】降胆宁,降胆树脂2号,降脂Ⅱ号可利斯梯普,Colestipol。

【作用机制】同考来烯胺。

【临床应用】同考来烯胺。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患者,可使血浆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水平下降,HDL-胆固醇略有升高,TG不下降或暂时增高。与胆固酰胺相同,可使胆固醇降低20%。

【用法用量】药用粉剂拌加于调味汁中口服:15~30g/d,分3~4次服。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同考来烯胺,便秘的发生较少。

【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亦与考来烯胺相同。

三、降胆葡胺

【其他名称】降脂Ⅲ号,Polidexide。

【作用机制】基本同考来烯胺。但只使胆固醇下降12%~15%。

【临床应用】基本同考来烯胺。适用于Ⅱa,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肠道部分梗阻所致的皮肤瘙痒,肠道重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1~2次。

【不良反应】基本同考来烯胺。

【注意事项】与氯贝丁酯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疗效可达35%。

四、地维烯胺

【其他名称】Divistyramine

【作用机制】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基本同考来烯胺。

【临床应用】基本同考来烯胺。适用于Ⅱa,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肠道部分梗阻所致的皮肤瘙痒,肠道重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1~2次。

【不良反应】基本同考来烯胺。

五、考来替兰

【其他名称】可来替胺,Colestilan。

【作用机制】基本同考来烯胺。

【临床应用】基本同考来烯胺。临床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5g、每日2次,早晚饭前服,最高剂量4g/d。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便秘、口干、消化不良、瘙痒、丘疹、心悸、CPK升高、乏力、末梢性水肿、肝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有出血倾向、消化性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六、考来维兰

【其他名称】维康,Coelesevelam。

【作用机制】是一种不溶于水的亲水性凝胶的胆汁酸螯合药。

【临床应用】基本同考来烯胺。临床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口服3.0~3.75g,可剂量依赖性降低LDL-c9%~19%。可能使血清TG升高,对伴有高TG血症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药期间每1~2周应监测血清TG水平一次。

【用法用量】口服:初始剂量每次3片,每日2次,或每次6片,每日1次,均进餐时服,最大剂量每日7片。

【不良反应】基本同考来烯胺。

【注意事项】对消化不良、腹胀和便秘的不良反应较小,对脂溶性维生素、地高辛、洛伐他汀、米托洛尔、奎尼丁、丙戊酸和华法林类药物吸收的干扰不明显。

【价格参考】树脂类胆酸隔置剂考来烯胺及考来替泊,在国外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较多,并曾作为降TC的第一线药物。国内以往所用的考来烯胺,均依赖于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加之用量大,味道差,并易引起便秘,故临床应用很少。近年由于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显示出有比胆酸隔置剂更强的降TC作用及更少的不良反应,所以不再将胆酸隔置药作为降TC的第一线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