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是最常用的肥胖的测量法,它与体脂密切相关。BMI的切点是人为制定的,因为随着BMI的增加,各种危险因素和死亡率也在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肥胖顾问委员会对肥胖进行了系列分类(表10-1),但这种基于欧洲白人的标准并不一定能代表某一种族的发病情况,尤其是亚太地区和中国。
表10-1 WHO根据BMI对体重的分类
2000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官员、国际肥胖研究协会(IASO)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共同制定了“对亚太地区肥胖及防治的重新定义”,提出该地区肥胖与超重的诊断标准(表10-2)。亚太地区所采用的超重与肥胖切点分别为23和25,较WHO的标准为低。以糖类占总热量的60%左右的东南亚地区来说,这个切点较适宜。
表10-2 亚洲成人根据BMI对体重的分类
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上述亚太地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二、腰围及腰臀比
除了体脂含量之外,脂肪分布也决定肥胖相关的危险性。腹部或内脏脂肪含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相关。
腰围也很难确定一个全球通用的切点,在欧美人群中男性102cm,女性88cm为较适宜的标准。这一切点并不适用于亚洲人群,建议临床采用男性90cm和女性80cm。日本采用男性85cm,女性90cm。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采用男性85cm和女性80cm。任何评价肥胖的方法均需包括腰围测量,因为腰围减少时,即使体重无改变也可显著降低发病危险。
腰围及腰臀比(WHR,腰围cm/臀围cm)可作为测量腹部肥胖的方法,欧美白人中WHR在男性>1.0,女性>0.85视为腹型肥胖。国内建议腹型肥胖的切点定为男性≥0.9,女性≥0.8。WHR除受腰围及臀围影响外,还与体形及身高有关。因此,WHO(1998)认为,腰围较WHR更适合于测量腹型肥胖。
三、减肥治疗方法
减肥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西药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按摩疗法等。值得注意的是,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是减肥治疗的基础,而且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只有在此基础上无效时,才考虑药物治疗等其他方法。同时,减肥治疗要持之以恒。
1.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防治肥胖症的基础,也是防治肥胖症的重要措施,对于单纯性肥胖症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的方案应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而定。
(1)轻度肥胖:仅需限制脂肪、糖类(包括零食糕点、啤酒等),使摄入的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如能使每月的体重下降0.5~1kg,渐渐达到正常标准,则不需服药。
(2)中度肥胖:应控制总热能的摄入,一般应控制在正常所需热能的70%以下;脂肪摄入量应低于总热能的30%,忌吃肥肉、猪油及各种油煎食品,烹调宜用植物油;糖类应控制在占总热能的45%~50%范围,每日进食的粮食在200g左右,忌食甜食、糕点和饮酒;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使其达到总热能的20%左右;使患者的体重每月减少1~2kg;如果效果不显著,还可适当降低热能的摄入,同时最好采用低钠饮食,以防发生水钠潴留。
(3)重度肥胖:应采取严格的控制饮食,每日摄入的总热能为3347~4184kJ(800~1000kcal),实行这种饮食患者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畏寒、抑郁消沉等,宜住院治疗,以便严密观察。
2.运动疗法 它能增加热能的消耗,与饮食疗法同时进行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体重50kg的人在休息状态下一般每日可消耗4 184~6 276kJ(1 000~1 500kcal),而在极重体力劳动时则可消耗高达16 736~20 920kJ(4 000~5 000kcal)的热量。
适合减肥的运动项目很多,应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及爱好选用。对于轻度肥胖者可选择快步走、慢跑、跳绳、跳舞、打乒乓球、骑自行车、游泳、跑步、武术、登山等运动项目;对于中度以上的肥胖者或体力较差的肥胖者,开始时可选择运动量小的项目,并依据自我感觉再循序渐进,逐渐增大运动量。可选择步行(由慢步行走至快步行走)、太极拳、体操等项目。
一般认为,对没有并发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轻、中型肥胖症患者均需参加适当的运动锻炼,运动量宜逐渐加大。但对重度肥胖者则不宜采用运动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