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功能不全防治与护理

心功能不全防治与护理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而且作为心脏功能受损的指标,心力衰竭的程度与患者的死亡率成正比。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病后6周内,应采用冠心病饮食治疗。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而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总发病率为0.5%~2%。对于重症的心功能不全,据研究报道:37%男性和38%女性患者在两年内死亡,80%男性和67%女性6年内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男性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1.7年,女性患者为3.2年,所以说心功能不全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其患者的存活率较许多常见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更低,其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心功能不全的概述

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力衰竭。传统概念认为:由于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造成液体在肺部、腿部及全身其他组织器官内集聚、淤血,因而称之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随着心功能不全研究的深入,新概念认为:心力衰竭不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是由于多种神经体液的参与,促使心力衰竭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和代偿性心力衰竭;按发作的部位可分为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按发生的基本原理可分为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不全;还可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心左室排血分数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Ⅰ级,是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力衰竭。排血分数是测量心脏每次搏动所输出血液量的百分比,健康心脏每次搏动输出50%~75%的血液,而许多心力衰竭的患者能输出的血量不足40%。

二、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常可危及生命。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d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既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绝大部分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心室,所以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绝大部分为左侧心力衰竭。临床上因心力衰竭的程度不同表现也不全相同。有些患者症状不明显或有气短和端坐呼吸(平卧时气短需要坐起来),呼吸次数加快,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也快,并可听到奔马律。如拍X线胸片则有肺淤血现象。左侧心力衰竭严重时患者常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有的患者咳粉色泡沫痰,躁动不安,呼吸浅速或呈哮喘样;皮肤发绀湿冷,两肺常遍布湿性啰音,有时以哮鸣音为主称为心源性哮喘;心率很快,常有奔马律,这是急性肺水肿的表现。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

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按Killip分级法可分为:Ⅰ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Ⅲ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Ⅳ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源性休克是泵衰竭的严重阶段。但如兼有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则情况最严重。

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特点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相比,其特点如下。

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加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而且作为心脏功能受损的指标,心力衰竭的程度与患者的死亡率成正比。据统计,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死率高达50%~80%。

2.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通常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排血分数明显降低和心排血量减少,也称为泵衰竭。少数患者合并或仅为单纯舒张功能衰竭,表现为明显肺淤血,但左心室排血分数一般正常。

3.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往往合并明显的右侧心力衰竭,虽然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但及时治疗后患者预后一般较好。

4.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脏负荷为佳。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疗效较差,一般不作首选治疗用药。

五、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心肌梗死主要引起急性左侧心力衰竭,药物选择以吗啡、利尿药为主,也可使用血管扩张药、ACEI及多巴酚丁胺。洋地黄类药物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由于最早期出现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引起顺应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发生后24h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有右心室梗死的患者应慎用利尿药,右室心肌梗死引起右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在无左侧心力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正或肺动脉楔压达15~18mmHg。如血容量已经得到充分补充而低血压未能纠正可用强心药,但不宜用利尿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

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一)临床护理

1.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呼吸等参数的变化,心肌酶动态变化,做好记录。

2.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面色、意识、心率、尿量、末梢等情况变化,警惕有无休克的发生。

3.吸氧、止痛:高流量吸氧4~6L/min,减轻呼吸困难。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减轻疼痛,从而减轻思想负担。病情稳定后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疼痛,缩小心肌坏死范围。

4.合理安排休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或紧张心情加重心力衰竭。

5.保持大便通畅,合理膳食,保证热量摄入,适当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合理使用通便药物,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心肌负担。

6.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不能移动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减少病症复发。

(二)生活护理

限制热量摄入,以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刺激。保证胃肠道通畅,预防便秘,给予低脂清淡、高营养饮食。注意钾钠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病后6周内,应采用冠心病饮食治疗。改进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可起到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

(三)心理护理

患者一旦发病,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善于观察病情,放松心情,心情舒畅。对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患者,应反复讲明本病的有关常识了解相关知识,实施针对性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生活;对有焦虑心理的患者,可采取放松治疗法,使患者自如地应用放松疗法应付内心的焦虑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刺激。解除思想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