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它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条规律。大量的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御各种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身体对不同形式运动产生的反应有所差别,有氧耐力运动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血脂和一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保持或降低瘦体重,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控制不健康的体重增加。这些作用的长期影响可以使发生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和肿瘤的风险降低20%~30%,有助于延长寿命。对调节心理平衡,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及孤独感,改善睡眠,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也有一定帮助。
一、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益处
有些冠心病患者担心运动会引起病情恶化,不敢坚持运动锻炼,而是采取以休息为主的治疗方法,如此日久天长,健康状况和心脏功能都会下降,可见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各期心血管病患者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病情,运用各类运动方式来治疗。因为运动可以反射性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加强血液循环、有助于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肌营养和氧气的供应,使心肌的活动能力逐渐加强。通过运动可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调节大脑皮质与内脏之间的协调性,以降低血管张力,使血压降低。此外,运动时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增多,可以使血管壁的弹力加强,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运动还可以降低中心性肥胖,改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水平,达到防止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经常参加运动的患者还可以减轻症状,提高带病生存的能力。运动还有积极的心理作用,使心情愉快、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二、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也称有氧代谢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增加氧气吸入和输送为主要目的的耐力运动,在整个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大致相当(即不欠氧债)。这种运动可以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体内脂肪、增加骨密度、改善心理平衡程度。从生化角度看,有氧运动是机体氧代谢效率最高的运动。有氧运动的方式很多,凡是大群肌肉有节律运动都属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它们共同特点是低强度、有节奏、长时间、不间断、易坚持、收益大。无氧运动如举重、短跑等可以增长肌肉,但冠心病患者不宜采用,可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为使人们保持及提高身体功能,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每次20~60min的有氧耐力运动。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锻炼的效果是累加的,1d内3个10min的锻炼与1次30min锻炼的效果是等同的。与冠心病健康有关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有氧耐力运动。
三、适合冠心病患者的有氧运动
有氧耐力运动,需要氧气参与运动中的能量供应,通常可以持续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等。
(一)步行
俗话说:“走为百练之祖”。步行的优点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而且动作缓慢、柔和,不易受伤。步行最好是在公园、河边等空气清新、植物茂盛的地方,这样可以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都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步行是增强心脏功能有效手段之一。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最好。一般慢步为1~2km/h,散步为3km/h,快步为5km/h,疾步为6km/h。1min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110/min。最好傍晚进行,每次15~30min,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min,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km/h,步行30min,休息5min,2/d,持之以恒。步行时应选择平坦路,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倒。也可用下面方法进行:
1.步行400~800m路,3~4min走200m,休息3min,再走200m。
2.步行两段1 000m平路,用18min走1 000m,休息3~5min,再走1 000m。
3.2 000m平路,其中有5°~10°坡度的路100m,用25min走1 000m,休息8~10min,再走1 000m。
正确的步行,应该是抬头挺胸,迈大步,双臂要随步行的节奏有力地前后交替摆动,路线要直。步行时腿和臂持续地运动,能促使血管弹性的增加,步行中,下肢肌肉加强活动,有节奏地挤压静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血液迅速回心有利,这对于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可减少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的机会。步行还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那些因多食少动而肥胖的中老年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1 255.65kJ(300kcal)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以避免发胖。轻快的步行还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说:“轻快的步行(至有疲劳感),如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镇静剂”。
中国自古就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谚。散步应在饭后40min后进行,饭后散步,腹部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进行有效的“按摩”,会促进和改善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每次散步后,四肢发热,微微出汗,则效果较好。步行以60min/d以上为宜,最好天天坚持。
(二)慢跑
研究表明,进行轻松的慢跑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慢跑时所供给的氧气较静坐时可多8~12倍。氧气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吸氧的能力大小又直接影响到心肺功能。慢跑运动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保护心脏的作用。
多年从事慢跑运动的老年人的心脏大小及功能与不参加锻炼的20岁的年轻人的心脏无异,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改善了心肌营养,使得心肌发达,功能提高。慢跑可使血流增快、血管弹性增强,具有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慢跑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较安静时可增加10倍,即1min血流量可达1 200~1 400ml。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大多与体内脂质代谢有关,慢跑能改善体内脂类物质的正常代谢,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可预防和减少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的作用。慢跑可控制体重,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消除大脑疲劳。慢跑,其速度应依体力而定,宜慢不宜快,以自然的步伐轻松地向前行进,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原则。
慢跑要从短程开始,逐步增大跑程。慢跑的运动量以20~30min/d为宜,但必须长期坚持方能奏效。
(三)打太极拳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姿势舒展、缓慢连贯、动静结合、意气合一、形神一致,激发自身潜能,既可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最适合中老年人健身保健的需要。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着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协调,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预防高血压。
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疏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使肺组织得以锻炼,肺活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功能加强,对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疗效。
据测试,太极拳锻炼者,既强化了交感神经和心脏的血液循环,也调动了迷走神经,使人体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增强,使每个细胞营养丰富,排泄顺畅、气血调和、精力旺盛。太极拳锻炼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忧郁、烦躁、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每天坚持打1~2套太极拳,有益于冠心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防治冠心病有独特疗效。
(四)骑自行车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骑自行车恰恰可以加强下肢的锻炼,增强腿部力量,同时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从而使肺通气量增大,肺活量增加,肺的呼吸功能提高。
骑自行车锻炼的好处是不限时间、不限速度。骑自行车不但可以减肥,使身材匀称,还可以强化心脏功能,防止高血压。英国医学会的一份调查报告说,骑自行车可以使那些患神经官能症和身体过胖的人变成身心健康的人,调查表明,每周骑车30km以上者,可以减少50%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脚踏踏板,按摩着脚掌心的“涌泉穴”;手握车把,手掌心按摩着“劳宫穴”;蹬车时座垫按摩着“会阴穴”。常按摩这些穴位,对疏通经脉气血、活动关节、改善泌尿及生殖系统功能、增强体质、防止衰老都很有益处。
骑自行车的运动量要适中,每次骑车至少30min,但不要超过60min。骑车时上身要放松,身体稍前倾,男性前倾30°左右,女性前倾20°左右,以避免引起肩膀和脖子酸痛;骑车时不要把身体压得过低,否则会限制腹式呼吸。自行车健身法有多种,如慢骑几分钟、快骑几分钟,交替循环式的间歇锻炼法等,但要注意量力而行。
(五)游泳
游泳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对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十分有益。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游泳时全身肌肉活动,能使心肌收缩有力,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还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从而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游泳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正常进行都起到很好作用。游泳对于防治腰背疼痛、关节炎、神经衰弱症、肥胖症等也有较明显效果。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还要注意游的时间不要过久,以免引起肌肉痉挛和心绞痛发作。
四、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一)如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
每个人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强度和活动量,锻炼才会更加安全有效。更有效地促进健康需要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上楼、擦地等,每次活动应在10min以上,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运动强度便捷有效,中等强度活动时,你会感觉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一般健康人还可以根据运动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这可以通过运动后即刻计数脉搏10s,再乘以6得出。中等强度的运动心率一般应达到150-年龄(/min),除了体质较好者,运动心率不宜超过170-年龄(/min)。如果你40岁,那么你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10~130/min。但是有些情况,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基础心率本身就非常低,单纯参考公式计算的安全心率并不能真正反映运动时的心脏负荷。所以掌握运动量的关键一定是以患者自我感觉身心舒畅、不过度疲惫为准,这一点也是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心率与运动后心率相差应<20为宜。主要还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运动的感觉来确定强度,量力而行,使锻炼更安全有效。
(二)运动的安全事项
很多冠心病患者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希望能给冠心病的稳定、改善带来帮助,运动可以辅助降压、调节血脂从而控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好处很多。但是,运动健身必须科学合理,否则有害无益。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参加锻炼应咨询医生。对于心绞痛发作3d之内,和心肌梗死6个月之内的患者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运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动前
(1)如果你日常很少活动,岁数在中年以上,计划锻炼前应做必要的健康检查。
(2)每次锻炼前用5~10min做一些有规律的重复的轻度活动,如伸展运动等,以使脉率逐渐增加至运动时的脉率。
(3)运动前不宜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
(4)避免情绪激动,生气时不要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5)不能饱餐。因进食后人体血液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心脏血液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6)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调整当天的运动量。如冬季锻炼应注意御寒保暖,增加室内预备活动时间。
2.运动时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运动。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运动时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如: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下颌,表现为酸痛、烧灼感、紧缩感或胀痛)、无力、气短、骨关节不适(关节痛或背痛),应停止活动,及时就医。为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发作,记住运动时携带急救药盒。
3.运动后 避免吸烟及洗热水澡。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有5~10min的放松恢复活动,以使四肢血液逐渐返回至中央循环。不要马上洗热水澡,因全身泡在热水中,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还要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享受,这是十分有害的,易诱发心脏意外。日照强烈出汗多时适量补充水和盐。
此外,还应注意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血压和脉搏正常才可进行运动;感冒或发热后要在症状和体征消失2d以上才能恢复运动。并应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中午以后锻炼为好:因早晨和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常发生在早晨5:00—11:00,最适合冠心病患者的活动时间是19:00—21:00,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1大杯水。
(三)什么时候不宜运动
1.在安静情况下常有心绞痛发作者,各类冠心病经治疗不能控制者,不宜运动。
2.轻微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伴有心力衰竭者,不宜运动。
3.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不宜运动。
4.急性感染期患者不宜运动。
5.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不宜运动。
6.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不宜运动。
7.3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达80%~90%者,不宜运动。
8.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病情未控制者,不宜运动。
9.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或近期有栓塞病史者,不宜运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的效果具有可逆性,锻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停止经常的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就会下降。几个月后心脏功能就会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等慢性病一般要经过20年以上的漫长发展过程,只有坚持锻炼,才能起到预防和延缓它们发生和发展作用。为此,每周应锻炼5d以上,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培养某种体育项目的爱好,选择有趣的运动内容,都可以帮助你坚持锻炼。贵在坚持,你的健康才能持久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