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近代医学史中,花粉症、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特应性皮炎、食物及药物过敏、过敏性哮喘等病症,均被证实它们的发病过程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总体上,儿童和青少年是过敏反应性疾病的高发期,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其发病于40岁以前者占75%以上。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然而有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两性间仍有差异。据北京协和医院对过敏性疾病男女发病率的统计,女性占51%,男性占49%。

人类过敏性疾病古已有之。在距今约5 000年前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时代,以及在公元前2世纪的古罗马时期,均有因进食某种肉类或接触某种植物而生疮或气喘的发病记载,这可能是人类对过敏性疾病最早的观察。在近代医学史中,花粉症、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特应性皮炎、食物及药物过敏、过敏性哮喘等病症,均被证实它们的发病过程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获得快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世界医学界认为,现代社会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利变化及人类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促使该类疾病正日趋增多。

一、发病率及年龄性别分布

过敏性疾病与人类其他类型的疾病如感染、外伤、肿瘤、中毒、营养障碍、衰老、畸形、精神疾病等不同,它在发病机制与疾病性质上有自身的特殊性,是人类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过敏反应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均有发病,进行总的发病率统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有关资料所见,在世界各国对过敏性疾病社会人群总患病率的统计中,由10%~60%不等。我国北京协和医院于1959年和1980年曾二次分别对部分北京城乡居民进行过敏性疾病调查,其总患病率分别为48%和37.7%。国际医学界认为,当今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已超过40%,且呈上升趋势,故WHO已将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

过敏反应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不同年龄会因不同的过敏性疾病而发病率差异很大,如特应性皮炎85%以上在5岁以前发病,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有报告在10岁以前发病者占33.7%,还有报告10岁前发病者占62.6%。总体上,儿童和青少年是过敏反应性疾病的高发期,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其发病于40岁以前者占75%以上。当然在临床上也不难见到首发过敏性哮喘病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者。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然而有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两性间仍有差异。如过敏性哮喘,上海多组资料显示,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男女之比为1.75∶1或1.63∶1。而在男女成年组哮喘患病率已大体相等。据北京协和医院对过敏性疾病男女发病率的统计,女性占51%,男性占49%。

二、遗传因素与过敏性疾病

遗传因素与子代个体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经常发现,过敏性疾病患者常可问出特应性家族史。据一组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当一级亲属中无一个患过敏性疾病时,其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15%,当其中一个一级亲属具有特应性,则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33%,如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一级亲属具有特应性,则其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达68%。Wuthrich等发现有遗传溯因的孪生子中单卵孪生子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双卵孪生子,单合子孪生者中有56.7%IgE增高,而双合子孪生者中仅有20%IgE增高。以上情况说明遗传素质确为影响过敏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免疫学研究认为,血清TIgE水平是特应性或过敏体质的基础,IgE在体内的生物合成及血清IgE总量由IgE调节基因控制。Marsh等分析28个家庭的血清TIgE水平后,将其分为高、低两类,高IgE水平是隐性rr基因,而低IgE水平为显性RR基因。他们研究豚草抗原Ra3、Ra5等的IgE反应后,提出特应性或过敏体质者存在免疫应答基因(Ir基因),即Ir-Ra3、Ir-Ra5,这些基因分别与人白细胞抗原(HLA)A2、A3、DW2和B8相关。

三、环境因素与过敏性疾病

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被证明是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决定因素。这两个因素谁的作用更大?现今的研究认为,遗传倾向使患者较易于罹患某种过敏性疾病,即易感性增高,但患者发生过敏性疾病与否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对他的影响程度。有资料对学龄前儿童作综合调查和过敏原皮肤试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遗传的危险因子为3.0,而环境因素的危险因子为8.0,说明环境因素可能较遗传因素在发病率上起更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是一个多因素的概念,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某些特殊环境等。这些不同的环境因素又包括气候(气温、气压、温湿度、风力、晴、雨、季节等)、地理条件(方位、地势、植被、水源等)、空气清洁度、吸烟、社会经济发展与物质生活状况、文化教育水平、卫生条件和过敏原种类与密度、特殊职业与特殊场所等。每一个不同的环境因素自身或与其他因素相联系而对过敏反应的发生起着相关的作用与影响。

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在各种过敏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者为过敏性皮肤病,约占44%,各种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例如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分别占4.6%和6.7%,各种药物过敏约占3.2%,胃肠道过敏占1%~2%,并发现24%的病人一身兼患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性疾病,最多者一人可兼患十种过敏性疾病。

Leung等采用澳大利亚对哮喘儿进行调查的表格为1 800名中国香港地区儿童作哮喘调查,发现哮喘的发病率:7岁以下为10%,8~12岁为8.4%,13~15岁为7.3%。此结果远低于澳大利亚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分析认为两地的生态环境差异及居民对哮喘病的认识水平和种属差异可能是造成患病差别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地区性的致敏因素是造成过敏发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Lundfack等对比了瑞典最北端城市北博滕,最南端城市斯科讷和位于中部的斯德哥尔摩三个城市哮喘的发病率,得出的结果是北端城市最高,为7.1%,南端城市为4.8%,最低,中部城市为6.3%,说明哮喘的发病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当前变态反应学界普遍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当其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等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过敏性疾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健康问题而展现出来。这一情况已经受到WHO的高度重视,我国卫生部门和医学界近年来亦进一步对过敏性疾病给予了关注与支持,对今后开展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研究是非常有利的。

(魏庆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