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及其他过敏反应介质(如白细胞三烯、缓激肽等)的释放,产生抗过敏效应。多数介质阻释剂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毒性甚低,即使应用较大剂量亦不致发生中毒反应,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要在连续用药1~2周后逐渐起效,与一般平喘药物或抗组胺药物等不同,故必须要求耐心按时服药,不要随意间断。少数人于用药期间出现困倦、口干、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停药即可恢复。有些则于用药一段时间后即自行消失,不影响连续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富马酸酮替芬
1.药理作用 为抗过敏反应药物,其特点是兼具有很强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抗组胺作用较氯苯那敏强约10倍,且具长效。另一方面,不仅抑制支气管周围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而且也抑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等,产生很强的抗过敏作用,较色甘酸钠强。在人体,不仅能阻抑Ⅰ型变态反应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等反应介质,在Ⅲ型变态反应中对中性粒细胞也有作用,口服有效,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2.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均有明显疗效,对过敏性哮喘疗效尤为显著。混合型次之,感染型均半数以上有效。对过敏性哮喘的预防效果优于色甘酸钠。用于治疗可连续2~6周。
3.用法与用量 片剂:每片1mg。胶囊剂:每个胶囊1mg。口服溶液:每支1mg(5ml)。口服,每次1mg按酮替芬计(以下均同),每日2次。儿童,口服,每日1~2次,一次服量:4~6岁0.4mg;6~9岁0.5mg;9~14岁0.6mg。
4.禁忌证 孕妇及使用口服降糖药者禁用。
5.不良反应 副作用主要有嗜睡,尚见有倦怠、胃肠道反应等。
6.注意事项 ①开始服用本品有嗜睡反应,故驾驶员或机械操作者尽量不用或减量使用。②少数病人并用口服降糖药,可导致可逆性血小板减少,应避免合用。③本品能增加安眠药和抗组胺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二、色甘酸钠
1.药理作用 本品属色酮类化合物,能选择性抑制抗原抗体结合所引起的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防止或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黏膜组织水肿等作用,产生平喘效应。
2.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结膜炎。用于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作,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主观症状,且能增加病人对运动的耐受能力。对儿童疗效尤为显著,患有慢性难治性哮喘的儿童应用本品者大都部分或完全缓解。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枯草热,能迅速控制症状。口服和灌肠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也有一定疗效,不仅主观症状改善,而且乙状结肠镜检及直肠活检均见炎症及损伤显著减轻。软膏外用于慢性过敏性湿疹及某些皮肤瘙痒症也见显著疗效。2%滴眼液适用于枯草热、结膜炎和春季角膜结膜炎。
3.用法与用量 粉雾剂胶囊每粒20mg。干粉喷雾吸入:每次20mg,1日80mg;症状减轻后,1日40~60mg;维持量20mg/d。可与0.1mg异丙肾上腺素并用。干粉鼻吸入(或吹入):每次10mg,1日4次,用于过敏性鼻炎。口服:每次100~600mg,1日3次,连服1~6个月,用于胃肠道过敏反应性疾病。灌肠:每次200mg。外用:5%~10%软膏,涂患处,1日2次。滴眼:2%滴眼液,1日数次。
4.禁忌证 对色甘酸钠过敏者、怀孕妇女在妊娠初期3个月禁用此药。
5.不良反应 严重支气管痉挛罕见,如出现应停药。可出现荨麻疹、单纯性排尿困难,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6.注意事项 ①色甘酸钠仅是一种预防性治疗用药,不作为控制哮喘发作的对症治疗药。②治疗时不可骤然停药,以免引起喘息复发。③干粉吸入时少数患者有咽部刺激感、咳嗽、胸部紧迫感及恶心。
三、色羟丙钠
1.药理作用 本品为色甘酸钠的同分异构体,能稳定细胞膜,阻止细胞膜裂解和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导的释放,对速发型过敏反应有显著的疗效,抗过敏作用强度与色甘酸钠相当。
2.临床应用 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哮喘,日光性皮炎及其他过敏性反应。
3.用法与用量 常用其片剂,每片0.1g,口服,成人,0.1~0.2g/次,1日3~4次,饭前半小时嚼碎服下。
4.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轻微,偶有不适,继续用药后可自行消失。
四、曲尼司特
1.药理作用 为新的抗过敏反应药物,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滞组胺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与色甘酸钠的对照研究表明,本品口服有效,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在口服后30~60min达最大效应,240min后消失,而色甘酸钠几无抑制作用。静注后两药均于5min后达最大效应,色甘酸钠作用较强,但60min后消失,而本品120min后仍有显著作用。与色甘酸钠的不同点是,色甘酸钠仅抑制反应素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本品尚能抑制局部过敏反应。
2.临床应用 临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能有效地阻止哮喘的发作,也可用以防治过敏性皮炎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3.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120~240mg,1日3次。
4.禁忌证 孕妇忌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5.不良反应 ①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胃部不适感。②罕见尿频、排尿疼痛、血尿等膀胱刺激症状。③偶有头痛、嗜睡,有时还有失眠、眩晕、疲倦感。④偶见SGOT、SGPT、ALP上升。⑤偶见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⑥皮疹、皮肤瘙痒、心悸、水肿、口炎也有报道。
6.注意事项 对已发作哮喘,不能迅速起效,可合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1~4周,然后其他对症药物可以逐渐减量,以至撤除而单用本品。
五、吡嘧司特钾
1.药理作用 本品由于抑制肌醇磷酸脂代谢而抑制化学介质的释放,对细胞外Ca2+的内流及细胞内Ca2+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及磷酸二脂酶活性,使环化腺苷酸(cAMP)的水平增加;在体外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2.临床应用 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3.用法用量 过敏性鼻炎:成人一次5mg,一日2次,早饭和晚饭后服用,疗程4周。支气管哮喘:1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0mg,一日2次,早饭和晚饭后服用,疗程6周。
4.禁忌证 禁用于对本品有过敏症的患者;禁用于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5.注意事项 与支气管扩张药、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不同,本品对迅速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和明显的哮喘症状不能立刻起效,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本品时如出现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应给予支气管扩张药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使用本品以减少皮质激素的剂量时,应在密切监护下逐渐用本品来替换。当患者在成功地减少皮质激素维持剂量之后才可以中断服用本品,但仍要警惕哮喘的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