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反应大部分属医源性疾病,是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发生的,少部分是在生活中无意接触到药物而发病的。药物过敏反应有些是难以预料的,但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可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临床用药应针对性强,力求简单,切勿滥用药物。
当临床考虑应用过的药物或正在使用的药物可能或已经引起变态反应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物色一种同样有效的其他替代药物。
注意防止非医疗性用药的发生: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食物、化妆品等日用品的形式进入人体的,医学界对局部用药引起的致敏的可能性正逐渐提高认识,但加入了药物的化妆品、牙膏等却越来越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患者方面的因素
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性体质、有否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去曾过敏的药物或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疹,应注意药疹的可能,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致敏药物确认后,向患者交代清楚,以后避免再用该药物或含有该药的复方药物,并应将可疑致敏药物记录于患者的病历或医疗手册的首页。
注意药物间的交叉过敏。目前药物品种繁多,对于患者过敏的药物,有许多没有交叉反应性的代用药物可供利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为避免某些替代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能选择一种具有交叉反应性的代用药物。
三、可行的筛选试验
速发型风团-红晕皮肤试验是检测对蛋白的特异性IgE抗体的敏感指标,为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机会,应用异体抗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
速发型风团-红晕皮肤试验对非蛋白类半抗原药物的测定只规定用于青霉素,对于其他半抗原药物的预测意义有限。但是阴性皮肤试验结果并不排除临床明显的过敏反应。皮试时一定要设有对照,皮试场所应备急救药物。
目前还没用一种体外试验可以作为药物过敏反应的筛选方法。皮肤试验简单、迅速、敏感,临床上可以作为首选方法。
四、给药方法
一般认为口服给药较静脉给药方法可能更可取,因为过敏反应发生得较少,并且一般较轻。局部用药导致致敏的危险性最大。静脉给药时,应尽可能在一个肢体上进行,以便急救时可以应用止血带。此外,静脉给药后应常规观察30min。
长期暴露于药物使致敏的机会增多。药物应用的频度也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注意在前次用药后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在用药的头几个月最大。
(刘光辉 祝戎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