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人群过敏性鼻炎的药物选择

特殊人群过敏性鼻炎的药物选择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孕妇过敏性鼻炎患者 孕妇中过敏性鼻炎发病率20%~30%,鼻塞等症状在孕期可能加重,均需要适当的药物控制,但是,药物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导致发育异常。全身皮质类固醇应仅限于抢救治疗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最后选择。3.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 老年患者的多项生理机能处于衰退中,同时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而在药物选择方面应尤为慎重。

由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殊性,对药物的安全性有着严格要求,医师必须注意处方药对这类人群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1.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 美国一项调查过敏性鼻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可高达40%,多见于学龄儿童,合理的药物治疗不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成长发育,也可以阻断过敏性鼻炎疾病的序贯发展(如哮喘)。

目前,常用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药物对症状的作用见表15-6。

表15-6 常用药物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的作用

可选用的药物如下。

(1)鼻用皮质类固醇:鼻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全身生物利用度多在30%以下,常规应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对儿童内分泌系统影响不显著。临床常用鼻用皮质类固醇的年龄低限分别是:鼻用丙酸倍氯米松(BDP)和布地奈德(BUD)为6岁,鼻用丙酸氟替卡松(FP)为4岁,糠酸莫米松(MF)为3岁。儿童鼻内皮质类固醇应用应尽量降低剂量并将疗程缩短在2~6周内。多部位联合应用,如鼻用、吸入和口服剂联合应用时,应考虑药物的叠加作用,注意对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鼻用抗组胺药物:控制鼻眼部变应性症状,如氮斯汀(爱赛平),6岁以上儿童可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3)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临床常用药物(部分药物有糖浆剂型)的年龄低限和剂量见表15-7。

表15-7 国外常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剂量

(4)鼻用减充血剂:可明显缓解鼻塞症状,推荐间断短程用药,1个疗程3~5d,如0.05%塞洛唑啉;另外生理盐水滴鼻,喷鼻或冲洗鼻腔对缓解鼻塞可起到一定作用。儿童应避免使用的药物:①口服皮质类固醇,包括皮质类固醇缓释剂型;②口服减充血剂。

2.孕妇过敏性鼻炎患者 孕妇中过敏性鼻炎发病率20%~30%,鼻塞等症状在孕期可能加重,均需要适当的药物控制,但是,药物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导致发育异常。妊娠期生理改变主要是母体血容量、血清蛋白水平、肾脏排泄和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由于妊娠期母体血容量大约增加50%,故药物血浆浓度相应下降,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也随之下降。这种变化使血循环中未结合的药物浓度增加,这种未结合的药物成为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药物的主要来源。药物致畸与否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一是胎儿首次接触药物的时间;二是胎儿接触药物的总时间。197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分为5级(表15-8)。

表15-8 FDA关于妊娠期用药危险分级

目前尚缺乏妊娠A类药物,可选择的药物有:①肥大细胞稳定剂(B类),如色甘酸钠或生理盐水,是治疗孕妇过敏性鼻炎首选药物;②口服抗组胺药:可选用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如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B类),但应避免在孕期前3个月应用。③鼻用皮质类固醇:目前常用药品中只有布地奈德(BUD)被列为B类(其他均为C类)可作为治疗孕妇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但应注意降低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应仅限于抢救治疗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最后选择。④口服和鼻用减充血剂:目前临床均为C类,完全性数据有限。

3.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 老年患者的多项生理机能处于衰退中,同时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而在药物选择方面应尤为慎重。目前常用药物多未设定年龄上限,可考虑的药物包括:①鼻用皮质类固醇;②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③鼻用异丙托溴胺;④鼻用色酮类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和口服减充血剂,患青光眼和尿潴留的患者不应用抗胆碱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