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特点,通常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每期有特征性的皮肤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呈慢性复发性瘙痒、典型皮损形态和分布特点以及特应性病史。
1.婴儿期 亦称婴儿湿疹,见于0~2岁以下婴幼儿,其中约60%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初发皮损为面颊部的瘙痒性红斑,继而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到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四肢屈侧等)。病情时轻时重,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重,可出现继发感染。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甚至成人期特应性皮炎。
2.儿童期 见于2~12岁儿童,多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分布在肘窝、腘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部。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为轻,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可形成苔藓样变。此期瘙痒剧烈,极易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此期皮肤常见干燥。
3.青年成人期 常见于12岁以上人群,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和躯干。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性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
特应性皮炎根据发病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发作。急性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是剧烈瘙痒、红斑性丘疹、表皮脱落伴浆液渗出,而慢性皮损包括皮肤非红斑性增生性斑块,斑块之上皮嵴隆起,皮沟加深,呈明显苔藓样变。在长期存在的慢性特应性皮损上可出现纤维性丘疹。
二、特征性表现
除上述特征性皮损外,特应性皮炎还有以下一些常见临床特点。
1.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特应性皮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皮肤表面粗糙,有细屑及皲裂。组织病理为轻度湿疹。我国魏明辉等对特应性皮炎调查发现,干皮症占被调查者的65%,以青少年成人期者多见,为74.6%。
2.纹理粗乱 其症状在三期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3.眶下皱褶 又称为Morgan线、Dennie线或Dennie-Morgan眶下皱褶。指双下睑下的皱褶,偶见于单侧。其发生可能与眼睑皮炎有关。并不限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眼睑接触性皮炎患者也可有此线。我国学者认为此线不多见。魏明辉等调查发现,此症仅见于2.6%~9%的患者。
4.面色苍白 面色苍白可能与血管异常收缩有关。尤其在用玻片平压皮肤后,正常人受压处皮肤会呈现明显的苍白缺血,而特应性皮炎患者苍白改变与周围未受压皮肤无明显差异。
5.白色划痕症 正常人皮肤在被钝物划过以后,会出现典型Lewi’s三联反应,即在划过的部位出现红斑及风团反应。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则表现为白色划痕(whitedermatographism),容易出现在皮损部位或下肢。
6.眶周黑晕 指眼周有棕灰色阴影,多见于年轻人,可见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由于结膜炎或眼睑皮炎,因瘙痒而搔抓等因素造成的炎症性色素沉着。魏明辉等调查证实,眶周黑晕在成人期为24%,但在婴儿期仅为7.9%。
7.低发际 某些特应性皮炎患者可出现额部及颞部发际低。
8.Hertoghe征 指外侧眉毛稀少或缺失,可能与摩擦、搔抓有关。
此外,特应性皮炎的相关皮肤表现也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其主要表现有:毛囊性特应性皮炎、丘疹性特应性皮炎、限局性微小变异性特应性皮炎、继发皮肤感染、红皮症、皮肤淋巴瘤。其皮肤外表现常见为:眼部可表现为睑缘炎、结膜炎等,在鼻部可表现为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还可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药物性皮炎,白癜风,斑秃,皮肤淀粉样变等继发皮损。全身皮肤多见干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