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是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治愈后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以免复发。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关键是让患者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对可疑过敏原进行甄别和避免接触仍然是治疗的关键。其他治疗措施,包括机械屏障和药物治疗,都只能起到临时控制症状的作用。一旦确定接触性过敏原,就应对患者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教育,让其认清致敏物质的来源以及避免接触的方法。当接触过敏原或毒性物质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将接触物洗去,病程中避免搔抓、肥皂水洗及热水烫洗,不要使用可能产生刺激的药物,以便皮损及早康复。
二、局部外用药物
去除过敏原后,应立即开始局部治疗。急性期红肿明显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湿疹样损害(水疱、渗出、糜烂等)应进行湿敷,可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或1∶10 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轻度无水疱渗出的损害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或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慢性期主要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肥厚或苔藓样变皮损外用高效糖皮质激素,油膏比洗剂或霜剂效果更好,封闭性更强。
三、系统用药
1.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某些抗组胺药可能在多环节上影响炎症过程。临床上可选用酮替芬1mg,每日2次;赛庚啶2mg,每日2~3次;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等。
2.糖皮质激素 对于严重的急性病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15~30mg,每日早晨顿服,或是肌内注射得宝松,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应注意激素的禁忌证,在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激素的副作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对于控制接触性皮炎的症状是有效的,但不能防止复发,且副作用大,不适合长期应用,可作为暂时控制症状时选用。如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随病情控制逐渐减量。
4.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是治疗接触性皮炎,尤其慢性接触性皮炎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临床上可供选用的有胸腺肽、卡介菌多糖核酸、转移因子等。这类药物在临床开放性实验中的疗效确切,但是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5.中医中药 在急性期,呈红肿、水疱、糜烂、渗液者,系湿热挟毒之证,应予清热利湿解毒,用化斑解毒汤加减。若久而不消,皮损呈慢性干燥者,则治以清热祛风、养阴润燥,用消风散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