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节中下颈椎后方入路

第四节中下颈椎后方入路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此入路常见的手术:颈椎后方减压术、颈髓肿瘤摘除术、颈髓空洞引流术、颈椎脱位复位术和颈椎后方固定术。*为避免手术节段错误、椎旁肌和脊神经后支损伤、轴性痛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需立体式把握脊椎神经和血管关系。术中过度牵拉易导致肌肉损伤,形成瘢痕。

【适应证】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性关节炎、后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骨化症、颈椎肿瘤、颈髓空洞症、颈椎骨折脱位。

*采用此入路常见的手术:颈椎后方减压(椎管扩大、椎弓切除、关节突切除)术、颈髓肿瘤摘除术、颈髓空洞引流术、颈椎脱位复位术和颈椎后方固定术。

*为避免手术节段错误、椎旁肌和脊神经后支损伤、轴性痛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需立体式把握脊椎神经和血管关系(图1-19)。

图1-19 颈椎血管和神经的立体关系

【手术步骤】

1.体位 俯卧,颈椎轻度屈曲,头高位30°~45°。左右对称,术中注意避免压迫眼球和限制胸廓活动。

2.切皮 触诊确定C2棘突作为标记,取后正中切口,用电刀沿项韧带切开进入,到达棘突。

3.椎旁肌剥离 首先,确定C2棘突。用电刀沿正中向下依次切开,显露C2~7各棘突(图1-20)。从C6~7开始向头侧剥离椎旁肌,椎旁肌的剥离应紧贴棘突椎板的骨膜下(图1-21)。向两侧显露到小关节突内侧附近时,不能使用电刀,以免损伤脊神经后支(图1-22)。椎旁肌剥离先从一侧进行,为防止肌肉出血,将剥离处依次用纱布填塞。剥离C2椎板时,应将C2棘突附着的肌肉尽量保存,如果必须切离,缝合伤口前应原位重建,以防日后出现椎颈后凸畸形(图1-23)。

风险对策

(1)手术节段错误:预防措施是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充分了解患者颈椎各节段特点,特别是C6和C7棘突的形态特点,并行术中X线定位。

(2)椎旁肌和脊神经后支损伤:可导致术后颈部僵硬无力和轴性痛。术中过度牵拉易导致肌肉损伤,形成瘢痕。而且,由于颈段脊神经后支和椎旁肌的解剖特点(图1-24),在小关节附近的剥离或使用电刀容易损伤神经,因此,在此区域剥离和双极电凝应谨慎使用。

(3)脊髓损伤:应通过术前CT了解手术节段棘突椎板等后方骨性结构的状况,椎板显露原则是从正常椎板向异常椎板进行剥离。使用Cobb剥离器应避免向腹侧压迫椎板。

图1-20 沿正中显露的顺序

图1-21 颈椎椎旁肌肉的骨膜下剥离

图1-22 深部肌肉剥离(后视)

图1-23 入路完成图

图1-24 术后椎旁肌与颈段脊神经后支内侧支间的解剖关系
SP为棘突;PVM为椎旁肌;FJ为椎间关节;MB为后支内侧支

(张军卫 于滨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