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的医学是西方医学的中心,60年代以后,日本、美国都派留学生到德国学习医学并逐渐建立了各自的医学,使日本和美国的医学在20世纪初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如日本在细菌学、美国在麻醉学和外科学方面取得了显赫的成绩。
19世纪巴黎医学家们在医学上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德、英、美医学家的兴趣,他们迎头赶上,企图与法国人并驾齐驱,从而在19世纪后半叶迎来了心脏病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Müller(1801-1858)原是位自然哲学家,而此时他也着手研究起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学,强调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疾病,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去研究人体生命之奥秘。Von Helmholtz对实验器械和技术进行了改革,Reymond建立了电生理学,Bernard建立了现代标准医学方法学,Virchow建立了细胞病理学。正是由于随着科学不断发展,19世纪后半叶对疾病的起因、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和预防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心脏病的各个领域,如心脏病理学、心脏生理学、心脏电生理学都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发展。但是,由于本世纪前半叶一元论学说仍占优势,故对心脏病的治疗研究有着消极的影响,这段时间内心脏病治疗进展比较缓慢。
对组织缺血性损害和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研究也相对缓慢。Quin(1816-1898)将组织缺血性改变称为“脂样改变”。Virchow认为心肌慢性缺血的纤维化改变是慢性心肌炎症性改变。正由于他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加上他又是细胞病理学的先驱和权威,故多年来无人敢反驳他。因此,这种错误观点也就持续了多年,同时也阻碍了对组织缺血改变的进一步研究。
von Kolliker于1855年出版了《心脏动作电流》,他用蛙心实验证明,心脏有特定的电流产生。
在这一时期,不少临床医生对心脏病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Duroziez(1826-1897)描述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在股动脉处可听到枪击音,这就是著名的“杜氏体征”。他还观察到心脏病患者用洋地黄后可以发生谵妄,发现二尖瓣狭窄患者可产生栓塞并发症。Austin Flint(1812-1886)是美国的一位内科医生,是用听诊法诊断心脏病的先驱者之一。他首次应用双耳听诊器检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现患者心尖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尸检二尖瓣却正常。他指出:这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体征之一,这就是现在称之的“Austin Flint杂音”。Trousseau(1801-1867)描述了心包渗出的症状和体征,并主张开胸做心包切开引流以治疗心包渗出。Raynaud(1834-1881)描述了一些患者当气候寒冷时,肢端皮肤呈现周期性颜色改变,认为这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敏感性增加和肢端组织变性,或者由于动脉或静脉闭塞所致。这就是现在所称的Raynaud现象。
Peacock(1812-1882)对先天性心脏病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于1866年出版了《先天性心脏病》专著。在以后的70年中,该书仍是一本最完善的先天性心脏病专著。Roger于1879年描述了心脏间隔缺损的物理体征。1861年他还观察到单纯室间隔缺损者可无发绀,但有特征性震颤性杂音。Fallot(1850-1911)于1888年描述了4种异常表现并存的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就是现在所称的Fallot四联征。实际上,在Fallot以前,有很多学者已描述过这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如1777年Sandifort,1784年Hunter,1814年Farré,1824年Gintrac和1866年Peacock,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仍以Fallot的名字来命名,使得他的名字流芳千古。
19世纪末叶,对心脏病治疗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Brunton(1844-1916)。他于1867年发现亚硝酸异戊酯(Amyl nitrate)和硝普钠(Sodium nitrate)有扩张小血管作用,所以他推荐用亚硝酸异戊酯治疗心绞痛。他认为心绞痛是由于心脏血管痉挛所致,减轻动脉张力可以减轻心绞痛,不久,该药应用于临床,收到了奇效。Murrel(1853-1912)观察到硝酸甘油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
19世纪集生物学家、临床学家、机械学家于一人的天才科学家Potain(1825-1901)发明了记录心脏跳动和脉搏波形的仪器,研究了动脉脉搏的传播波形,论述了奔马律和三尖瓣疾患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心尖搏动的机制,证明了Bright疾病时动脉血压的升高是与心脏肥厚有关,而与肾功能衰竭无关。他还创用了人工气胸法治疗肺结核,并改进了计数红细胞的器械。Quincke(1842-1922)于1868年研究了毛细血管和静脉波,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心跳减慢,并于1882年论述了血管性水肿。Kirkers(1823-1864)于1852年描述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栓塞表现。Winger(1827-1894)于1870年报告1例足趾脓肿患者伴有寒颤、高热的临床表现,尸检发现心脏瓣膜炎症改变,并有赘生物形成;脾脏也有化脓性病灶。上述病灶内显微镜检查示有微小生物体。他认为可能是身体外部的寄生物经脓肿随血流入心脏,心脏瓣膜上赘生物中的寄生物再到脾脏和肾脏。观察到栓塞征象的还有Wilks。这一时期美国著名医学家Dacosta(1833-1900)叙述了长期地剧烈活动也可导致心脏肥厚。他还描述了美国内战时期300余名士兵所患的神经循环衰弱症,并指出这可能与战争环境有关。
19世纪,心脏生理学已渐趋成熟。德国的Ludwig(1816-1895)发明了多种生理记录仪。他的学生Fick(1829-1901)对血流动力学和肌肉生理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Fick测量了血流量和心脏排出量,至今仍被临床应用的Fick心排血量计算法就是他创用的。Ludwig的另一名学生Bowditch(1840-1911)是美国第一位实验生理学家,他对心肌生理学的研究贡献尤为突出。他观察到若给心肌以连续刺激,则心肌收缩逐渐增强,而肌纤维则渐渐缩短,这就是著名的Bowditch现象,又称为阶梯现象(staircase phenomenon)。他还证明了心肌每收缩1次就释放其储存的全部能量。肌肉收缩力量强弱与储存肌肉能量的多少有关,这就是Bowditch的“全或无”定律。Chauveau(1827-1917)测量了肺动脉压力和心腔内压力,他将Ludwig的仪器加以改进,于1861年用充满气体的血压计,将1根长管经马颈静脉插入右心室,另1根长管子经颈动脉插入左心室,首次同时记录了左、右心室的压力。Traübe是德国的实验病理学家,他描述了脉搏的二联律,论述了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关系。Kussmaul(1822-1902)于1873年观察到患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有一种异常的脉搏,即现在所称的奇脉。他还观察到该类患者吸气时颈静脉压升高,即现在所称的Kussmaul征;他还描述了糖尿病患者昏迷时的Kussmaul呼吸。Cohnhein是一位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对犬的冠状动脉进行过研究,并认为冠状动脉是终末动脉。他的错误理论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人们所公认。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Weighnt(1845-1904)于1880年描述了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阻塞之间的关系。Ziegler(1849-1905)叙述了心肌梗死的病理表现,观察到附壁血栓和室壁瘤形成。Dock(1860-1951)1896年在美国首次描述了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病例。Porler(1862-1941)首创对犬冠状动脉结扎的实验。
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与电生理测量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Sanderson(1828-1905)于1880年首次应用毛细管电压计记录到心脏电活动。Waller于1887年首次从人体肢体部位记录到心脏电活动。Einthoven于1903年用线圈电流计记录到心脏的动作电流,这是心脏电生理学的真正开端。
对心包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Edwart(1848-1929)于1896年观察到心包炎患者的特殊体征——Edwart征,Pick于1896年描述了一种膈胸膜心包炎,伴有肝充血和腹水,现称为Pick病。Cantato于1881年描述了多发性浆膜炎,即心包、胸膜和腹膜均有慢性炎症改变,现称之为Contato病。
血管性疾病的研究由Raynaud所开创。他叙述过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Mitchell于1872年也描述过类似疾病,现称为Erythromelalgia病。Hatchinson于1890年首次报道了颞动脉炎。Winiwarter于1879年报道了所有类型动脉阻塞性疾病,都是一种慢性增殖过程。
19世纪末,伟大的科学家Rontgen于1895年发现了X线,为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896年Williamas在波士顿用Rontgen发现的X线技术检查了心脏的轮廓,从而开创了可行活体检查心脏大小的范例。这意味着心脏病学的研究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