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脂蛋白由类脂和蛋白质组成。类脂部分主要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及非酯化脂肪酸。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可根据不同的分离方法而分类。
远在3000多年前,Hippocrate时代的希腊人就已观察到血液含有不同的成分。但是血浆蛋白质的系统研究则是近代的事情。19世纪30年代,Liebig与Mulder开始分析血液“清蛋白”和纤维蛋白。
1851年Panum称不溶于水的血清蛋白为“血清酪蛋白”,以区别于血清清蛋白。1862年Schmit改名为“球蛋白”。
1878年Mehu用中性盐从尿中沉淀出蛋白质后,1881年Lewith又用于血清,并发现盐类沉淀蛋白质的功效各不相同。
1889年Hofmeister用硫酸铵沉淀蛋白质。
1937年,Tiselius应用新原理建立起经典的移动界面电泳法,证明血浆球蛋白乃是一系列不同蛋白质分子所构成。但直到19世纪40年代,Cohn利用乙醇和低温法成功地将人类血浆蛋白质部分分离以后,才终于使人们对于血浆蛋白质成分的复杂性和生理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自此也就大大推动了血浆蛋白质研究进程。
血浆脂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1929年由法国的Machbeuf首先用马血清提取到脂蛋白。其后发展了各种分离方法,其中以1949年Gofman的超离心浮选法分离得最细致,优于既往的电泳法,借此以密度1.063为界线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两大组:
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称β-脂蛋白),按Sf又分为6组:Sf 0~12,Sf 12~20,Sf 20~100,Sf 100~400,Sf 20~400,Sf 400~105。
Sf 0~20和Sf 20~400又分别称作低密度脂蛋白1(LDL1)和低密度脂蛋白2(LDL2);Sf 400以上蛋白即类似乳糜微粒(CM)。
高密度脂蛋白(LDL,又称α-脂蛋白),可分为3组:高密度脂蛋白1(HDL1),高密度脂蛋白2(HDL2),高密度脂蛋白3(HDL3)。
1950年,Gofman论述了脂质和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这篇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51年,Lingren和Gofman合作研究了动物与人血清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955年,Hasel根据前人的工作及他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正常青年人、患者和动物的血清脂蛋白,并对脂蛋白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按其密度(D)不同分为以下3类:即D<0.019;D:1.019~1.063;D>1.063。1967年,Fredricken经过多年研究,发表了关于脂质转运的论文,并确定了脂蛋白不同成分的转运功能和各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及其临床意义,首次对高脂蛋白血症进行了分型。从而使人们对脂蛋白本质特征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1970年,WHO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脂蛋白血症的暂行诊断标准,分为Ⅰ、Ⅱa、Ⅱb、Ⅲ、Ⅳ、Ⅴ共6型。1971年,Tbbaqchabli从临床角度出发,简化了WHO分型,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内源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外源性高三酰甘油血症等4型。1973年,Goldstein调查了500例心肌梗死生存患者的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观察到这些患者血清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明显增高。
载脂蛋白于1972年由Alaupoviz首次命名,他提出脂蛋白应根据其所含载脂蛋白而分类。这样,每种脂蛋白就有可能共同具有在化学组成及免疫识别方向有特征的蛋白质。他提出了载脂蛋白的A、B、C命名法。1974年,Segrest等首次提出了载脂蛋白的结构模型。
1980年,Havel对人类脂蛋白的组成进行了以下分类(表11-1)。
表11-1人类脂蛋白的化学组成
Havel还对正常人血浆载脂蛋白(apo)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过系统总结,其分类如表11-2。
表11-2正常人血浆脂蛋白分布和组成(%)
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密切关系已为学者们所公认,但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各种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不一致。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有些学者将其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共同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其证据是:1975年,Wallon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域内有LDL存在;1977年,Haust认为LDL通过内皮细胞吞饮囊泡进入动脉内膜;1976年,Roensch观察到LDL可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1976年,Camejo观察到LDL可与动脉壁内的基质相互作用。
1951年,Barr首次提出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以后虽有不少资料报道,但直到1975年Miller等提出血浆HDL与冠心病相关后,才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目前认为HDL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其根据是:1980年,Brosks等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DL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1981年,Mcgill用HDL喂饲动物证实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981年,Miller等总结了西方许多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HDL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
脂蛋白的功能需要靠载脂蛋白来完成。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载脂蛋白种类繁多,尽管本节对载脂蛋白进行了描述和分类,但还是远远不够的。载脂蛋白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方面,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载脂蛋白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都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分子病理学水平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作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的依据,已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热点和前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