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脉造影诊断
1974年,Amie从2 000例冠脉造影结果中检出52例,造影结果均显示冠脉“狭窄”,患者出现胸痛并伴有ST段抬高。应用冠脉扩张药物后“狭窄”完全消失。Amie就其2次造影结果对冠脉管腔比值,发现均>40%,从而提出>40%为冠脉痉挛的造影诊断标准。并根据造影时冠脉痉挛的形态,分为隔膜型、刀鞘型、管状型和珠状型。其中以管状型为最多。
1985年Chahine提出了诊断冠脉痉挛的3项标准:①冠脉出现一过性狭窄;②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附近或正常管腔出现一过性完全梗阻;③应用硝酸甘油或其他扩张血管药物后可使狭窄或梗阻迅速消失,或痉挛自行解除。凡符合其中2项者即可诊断为冠脉痉挛。
冠脉造影及激发性试验 冠脉出现明显狭窄或完全阻塞,但可被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解除者,需和造影检查时导管诱发的痉挛相鉴别。自发性冠脉痉挛临床上有胸痛、气短,或者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ST段抬高。现将两种冠脉痉挛列表如下,见表14-1。
表14-1 两种冠脉痉挛的鉴别
激发冠脉痉挛有药物法和再次冠脉造影法。药物法一般为冠脉内注入麦角新碱,开始剂量为0.02~0.05mg,每隔5min 1次,逐渐增量,一般达到0.2mg。若出现心绞痛、心电图有ST段抬高,则为阳性;再次冠脉造影法再次造影可见痉挛,用硝酸甘油可以解除痉挛。
二、冠脉痉挛的临床诊断
心绞痛的传统观点认为,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肌需氧量超过冠脉供氧的能力。但近年来很多研究证明,缺血性心绞痛并不都是心肌需氧量增加引起,也可以由冠脉血流自发性减少而导致心肌供氧量不足引起。如果患者的冠脉正常,或病变仅中等程度,心肌在无需氧增多的情况下发生心绞痛,用冠脉痉挛来解释是最合理的。冠脉痉挛的临床特征是:①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多半考虑痉挛;②休息状态下心绞痛伴ST段抬高,一行走就发生心绞痛;③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④心电图检查示ST段抬高呈暂时性,常伴有R波及S波振幅的改变,Q-T间期改变。痉挛时,ST段抬高多半指示透壁性缺血;ST段改变发生在何导联常因患者个体而异;不同时间发作时ST段改变的导联及形态也不总是一样的;体力活动时,冠脉痉挛常表现为ST段下降;⑤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各种类型;⑥常伴有左心室功能恶化的表现。
1989年,Yasue提出了简单的冠脉痉挛的4项诊断标准:①休息状态下疼痛发作;②疼痛发作时伴有ST段上抬(在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无ST段改变);③不同的运动阈值均可诱发心绞痛,而且诱发的运动阈值无一定规律;④发作可被钙拮抗药中止,但不能被α肾上腺素能阻滞药中止。
近40年来,由于人们对冠脉痉挛的重视,有了特异的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对其发生机制及其所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有进一步的认识。有许多材料证明,冠脉痉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有关。远非以往所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若未能正确诊断和治疗,则有一定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