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

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肌细胞4期自动除极加速所致,它可发生于正常或部分除极的心肌细胞。因此,电程序刺激不能诱导这种动作电位的发生和终止,故既不能诱发也不能终止这种室速。目前的观点认为,早期后去极和晚期后去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可能参与室速的发病机制。

一、自律性室速

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肌细胞4期自动除极加速所致,它可发生于正常或部分除极的心肌细胞。由于它是一种自发的动作电位,外界电刺激并不能诱导这种动作电位的发生和终止。因此,电程序刺激不能诱导这种动作电位的发生和终止,故既不能诱发也不能终止这种室速。

二、折返性室速

其特点是心肌内存在两条不同电生理特性的传导通路。如一个额外期前刺激在一条通路上诱发单向传导阻滞,而在另一条道路上则引起传导延缓,冲动经后者缓慢下传。当该冲动传至这两条传导通路的交界点时,如前一条通路有效不应期已经终结,即恢复传导功能,冲动即可随之逆传向上,然后再经对侧缓慢下传,如此不停循环,形成了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程序刺激常能诱发或终止这一折返环路的运行。故折返性室速常能被电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

三、触发活动性室速

目前的观点认为,早期后去极和晚期后去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可能参与室速的发病机制。触发活动不能自发产生,需依赖于其前的一个或几个动作电位来激发。当后去极引起的震荡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可触发一次或一连串动作电位,形成反复性心室搏动或室性心动过速.晚期后去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在电生理检查时有以下特点:①心动过速的第一个搏动常常出现于心动周期晚期;②它常常发生于作为其基础心动周期一定程度加快时;③常易被多个心室除极所触发,而单一心室除极则较少触发;④期前刺激联律间期与回搏周期间存在正相关关系;⑤触发活动性室速不仅能被心室刺激所诱发,而且也易被心房刺激所诱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