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的外科治疗始于1968年,由Cobb对1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手术成功起,经过40余年实验检验,手术效果肯定,手术方式趋于多样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切断异常通路。公认的手术指征是:①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有致命性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②合并其他需手术治疗的心脏疾患;③不能采用电灼者。手术方法分为4大类:①外科手术切除;②冷冻;③注射无水乙醇;④激光治疗。
一、外科切割法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依手术途径分为心内或心外两种,均须切开心包,标测后进行。心内切割适应于“A”型预激综合征或旁道位于间隔的患者,以及多旁道患者。目前,存在争议的是:①切口的大小。有的学者认为切割范围要足够大,另一些人认为应严格按照精确定位切割。②对于多旁道患者采用单纯切割法或联合应用局部冷冻法,或者一次性切断His束而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二、冷冻法
实验资料表明,心肌-70℃冷冻2min,使心肌发生病理性改变,形成致密的纤维化,没有其他明显损害作用。目前,亦分为心内与心外两种途径。日本东京女子医院资料表明,采用心外途径治疗28例,治愈率为89.3%;前苏联学者改进冷冻探头,对旁道位于间隔部的患者,不采用切开心脏而取得成功。1989年,Lee报道采用心内途径,切开右心房,在心内标测下,病灶部位-70℃冷冻90~120s,共治疗45例,早期治愈率为100%,随访16.9个月;晚期治愈率为89%,充分肯定冷冻法的良好效果。
三、局部无水乙醇注射法
1980年,我国马德赞首次报道了采用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预激综合征。自此以后,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开展此项技术,疗效肯定。据动物实验证实,心肌内注射无水乙醇,破坏旁路传导而不致引起心肌坏死。目前认为,采用注射无水乙醇法具有不用体外循环、对心肌损伤轻的特点,适应于手术难以切割的多旁道及年老、体弱患者。本法要求定位准确,并注意注射乙醇的量及纯度。
四、激光消融法
1985年,Obelienvius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应用激光阻断房室传导系统,组织学检查示仅有组织凝固而未造成穿孔。
现认为外科治疗预激综合征是完全可靠的根治措施。尽管已有多种方法可供选用,但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现多采用联合法,以提高治愈率。此外,对于多旁道及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病例,如何提高定位准确率,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