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搏治疗指南(2007年ESC/EHRA)
(1)Ⅰ类适应证:无。
(2)Ⅱa类适应证:β受体阻滞药导致的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没有可接受的替代治疗)(C级证据)。
(3)Ⅱb类适应证:符合下列全部条件:有症状,严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药物治疗无效,经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及心肌切除术有禁忌(A级证据)。
(4)Ⅲ类适应证(C级证据):①无症状者;②有症状但没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二、起搏治疗指南解读
约1/4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伴有流出道梗阻。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人为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通过延迟流出道室间隔激动和收缩、降低左心室收缩力、使左心室心腔扩大、减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减少二尖瓣反流等多种机制降低流出道压力阶差,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症状。早期研究提示,急性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但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很不满意。可能确有部分病人DDD起搏治疗可显著获益,但缺乏可靠的疗效预测指标及病例选择指标。也就是说,DDD起搏并不是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可靠方法。因此,指南建议在没有常规起搏或ICD指征的情况下,起搏治疗仅用于严重流出道梗阻伴症状,且不能行经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或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的病人,通常为老年病人。要想通过DDD起搏来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必须将心室电极放至右心室心尖部,必须设定恰当的AV间期既保证起搏夺获心室又保证左心室充盈,自身P-R间期较短的病人必要时可行房室结射频消融术来保证起搏夺获心室。顺便指出,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导致严重AVB的危险较高,术前应做好起搏治疗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