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又称为烟、烟叶,还被叫做淡巴姑(西班牙语Tabacco的译音)、还魂草、相思草、忘忧草等。本品来源于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的全草。现世界各地栽培的烟草均属该种,但主要有2个栽培品种,即红花烟草和黄花烟草。
烟草的起源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学者争论不休而尚无定论的话题。一般认为烟草最早原产于美洲,但在诸多起源学说中,也提出原产地为非洲、埃及、蒙古和中国等不同观点。持“烟草原产于中国说”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有野生烟草存在,如《滇南本草》所记的“野烟”就是一例。在四川绵竹等不少地方,至今仍有被叫作“野烟”的野草,其叶形状与烟草相似,植株很小,叶面颜色稍浅,但没发现有人将其作为烟草的代用品吸食。在河南嵩山林荫中有一种野生的茄科草本植物,外形很像烟草,当地人有采摘、吸用的习惯。这种植物在秦岭也有分布,所谓华山参就是指此种植物的根部,其根有毒,不可服食。另外,在云南南部及西双版纳一带分布有一种多年生野生烟草,抗病虫性能很好。虽然目前的调查考证还不完全,但可以相信在亚洲热带和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可能有烟草的原生植物分布。在1939年12月20日出版的《张建通讯》半月刊称:“中国之有烟叶栽种,早在汉朝以前。到了汉时,已设吏专管征税。”甘肃兰州著名的水烟便是当地黄花烟制作的,烟农称黄花烟为韭叶云香草。李京在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写成的《云南志略》记载:金齿百夷(即今天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有“嚼烟草的习俗和嗜好”。显然这些都早于哥伦布1492年在美洲发现的烟草。
由此可见,历代本草和中医药文献均对烟草的药用价值有所论述,烟草是一味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药物,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从烟草中已分离鉴定出40余种生物碱,其中烟碱(nicotine)含量最高,约占烟草生物碱的95%,烟碱含量占烟草干重的0.5%~6%不等,有杀虫、解毒、提神醒脑等功效。
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烟草依赖,又称尼古丁依赖,特点为无法克制的尼古丁觅求冲动以及强迫性地、连续地使用尼古丁,以体验其带来的欣快感和愉悦感,并避免可能产生的戒断症状。吸烟成瘾的实质就是尼古丁依赖。
尼古丁是于1828年首次从烟草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原来被认为是烟草中特有的化学成分,近来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尤其是茄科植物体内也可以合成尼古丁。尼古丁极易由口腔、胃肠、呼吸道黏膜吸收。吸入的尼古丁90%在肺部吸收,其中1/4在几秒钟内即进入大脑。尼古丁对人体最显著的作用是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可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可使吸烟者自觉喜悦、敏捷、脑力增强、焦虑减轻和食欲下降。大剂量尼古丁可对自主神经、骨骼肌运动终板胆碱能受体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肌麻痹、意识障碍等。长期吸入可导致机体活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多种器官受累的综合病变。尼古丁的最大危害就在于成瘾性,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min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稳定水平,当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感觉似乎与鸦片毒品无异。
尼古丁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全部特征。WHO专家委员会将药物成瘾正式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有以下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该药物,并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
(2)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3)对该药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
(4)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
所谓驱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即反复使用依赖特性药物,一旦停止用药,会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与体征。吸烟者戒烟后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等均为停止吸烟后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俗称“心瘾”,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用药后出现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可以满足心理需要,但停药后则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只得继续使用药物。
烟草依赖是一种明确界定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从烟草中反复摄取尼古丁会导致大脑的神经通路发生变化,从而在戒烟时产生强烈的吸烟欲望,这种欲望会削弱甚至摧毁戒烟的决心。烟草依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有证据显示,这可能与α1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上调和多巴胺能通路发生功能性改变有关。
烟草依赖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互为因果。社会因素方面:烟草制作成卷烟以后,便成为一种容易获得的消费品。由于烟草价格便宜,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可获得性进一步提高,成为烟草滥用的重要原因。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子女模仿的目标,研究表明,生活在父母吸烟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吸烟率高于不吸烟家庭的子女。同伴影响和社会压力,使缺乏自信和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容易成为吸烟者,把吸烟和独立使用成瘾物质当作成熟的标志;吸毒者多数也是在同伴的影响下,开始从吸烟走上吸毒道路。心理因素方面:Eysenck的研究发现,吸烟者外向性格居多,且外向程度与吸烟量成正比。我国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有神经质倾向的个体吸烟率较高。另外,烟草依赖还与遗传因素有关,吸烟开始、持续、依赖、吸烟量以及戒烟行为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时完全戒掉,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烟草依赖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