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北京迎来一个相对彻底的“世界无烟日”。因为北京市发布204号政府令,要求从5月1日起,包括医院在内的十类公共场所必须全面禁烟,并派出一千多名控烟监督员监督执法。据称,此举是为了兑现“无烟奥运”的承诺。
事实上,这也是六大奥运城市公共场所控烟项目的一部分。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会见WHO前总干事李钟郁博士时指出,中国将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绿色奥运、无烟奥运。两年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更为有关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的出台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在控烟方面,众多中国的医疗卫生界人士早已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2007年年底召开的“中国控烟与履约高层研讨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和高润霖院士等100多位专家一致呼吁:政府机关带头禁烟,推动全国创建百分之百无烟工作场所。
2008年2月的全国无烟医院启动会上,20家医院又向全国医务人员发出倡议:“医生不在工作场所和病人面前吸烟,不接受就诊者敬烟,积极参与控烟,做控烟表率……”
5月28日,中国医师协会发起“中国医师控烟宣言”,倡导每位医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控烟进程。
对吸烟的医生来说,这些宣传或努力是否有用?戒烟失败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阻力?中国医师报对500余位吸烟医生的调查发现,社交环境对戒烟的影响最大,因此无烟医院不失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控烟举措。
中国医师控烟宣言如下:
我作为一名医师,深知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决心从现在起戒烟,保证今后永远不再吸烟。
我作为一名医师,有责任劝说我的亲人、朋友,远离烟草。同时,我也要尽到一名医师对社会的责任,要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吸烟的害处。
我作为一名医师,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要充分认识“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要把对病人的控烟提升到治疗疾病同样的高度,积极掌握并宣传戒烟的方法。
——我们承诺:医师队伍首先要做不吸烟的表率,同时要将控烟融入到日常诊疗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控烟进程,为人类创造一个无烟健康环境努力奋斗!
——中国医师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