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环境引起的健康问题疾病有哪些

由环境引起的健康问题疾病有哪些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续相上任何一点都是个体身、心、社会诸方面功能的综合体现,而非单纯的生理上无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对健康的概念是个不断变化的认识,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体不同的价值观等都可能造成对健康的不同理解。WHO在1947年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定义的出现,便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因为与以前的许多健康定义相比,它有许多优点:①指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从而弥补了以前“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一定义的不足;②正确指出了健康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克服了把身心机械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为医疗护理拓宽了工作领域;③健康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健康与人们充实而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联系起来,即将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可见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二)健康的模式

1.健康-疾病连续模式 在健康-疾病连续模式(health-illness continuum model)中,健康是指人在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过程中所维持的生理、心理、情绪、精神、智力及社会等方面的动态平衡状态;疾病则指人的某方面功能较之以前的状况处于失常的状态。健康-疾病连续相即指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连续的过程,处于一条直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从濒临死亡到最佳健康状态(图3-1)。

图3-1 健康-疾病连续相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的健康状况都会在这连续相之间的某一点上占据一个位置,而且时刻都在动态变化之中。连续相上任何一点都是个体身、心、社会诸方面功能的综合体现,而非单纯的生理上无疾病。如一个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行为紊乱、社会适应不良者,其在连续相上所占的位置更多地偏向于健康不良侧。

护士应用该模式可帮助服务对象明确其在健康连续相上所占的位置,并协助其充分发挥各方面功能从而尽可能达到健康良好状态。

2.最佳健康模式 最佳健康模式(high-level wellness model)是由H.L.Dunn在1961年提出的。他认为健康仅仅是“一种没有病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和环境协调一致,表现出相对恒定的现象”。

最佳健康模式更多地强调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保健活动,而非单纯的治疗活动。因此,护士可应用最佳健康模式帮助服务对象进行着眼于发挥机体最大功能和发展潜能的活动,从而帮助实现最佳健康。如对于生理残障者,在拟订护理计划时,护士不仅要如何在生理方面发挥其残存功能,还要帮助其在社会、情感、认知方面来适应这种残疾,将其生理残疾融入新的生活方式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是人们在主观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意识和习惯性的行为状态。目前已发现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结肠癌、肥胖症、性传播疾病、精神性疾病、自杀等。

(1)行为因素: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都与行为有关,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与肝硬化、意外事故等有关;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与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有关。

(2)生活方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的制约,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风俗、运动等。

目前人类的死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行为和生活方式,我国统计在50%以上,美国统计在70%以上。美国的调查还显示,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

2.环境因素 环境为我们每个人所熟悉,护理理论家罗伊把环境定义为“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所有生命机体的环境又有内环境与外环境之分。前者是指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是靠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在无意识状态下以自我调整方式来维持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后者则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内环境与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因而人类的健康必须强调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事实证明,有益于健康的居住环境比有效的医疗服务更能促进健康。而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表现为环境污染带来的疾病,乱砍滥伐带来的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等。

(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保障;法律、法规确定了对人健康权利的维护;经济决定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文化决定了人的健康观及健康相关的风俗、道德和习惯;人口密集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民族决定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职业决定着人们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方式等。社会环境还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状态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3.生物学因素

(1)遗传:已知的人类遗传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近3000种,约占人类各种疾病的1/5。国外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严重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到5岁时的累积发生率可达到78.6‰,但在出生时仅仅能发现其中的27.6‰。鉴于我国出生缺陷监测对象偏重于城市地区、诊断水平还不高等原因,我国专家根据现有的国内外资料判断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应在40‰~5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出生缺陷至少有80万~100万例。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2)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曾经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取代了生物学因素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3)个人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形态、个体敏感性、健康状况等。如不同的人暴露于同样的危险因素中,对健康的危害性不尽相同。

4.健康服务因素 健康服务又称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卫生资源的配置、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机构及设施、卫生服务组织的数量、质量、服务范围等都直接与人群的健康密切相关。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改善健康服务,促进人们的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宏伟的卫生战略目标。

《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这些健康的决定因素必须有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