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庭抗礼”的“礼”如何对抗

“分庭抗礼”的“礼”如何对抗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应该是和谐的,确实不应“对抗”,也无法“对抗”,那么应怎样理解这一成语呢?引文中的“庭”是庭院;“分庭伉礼”是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的地位相待。从子路所说之话,可知“分庭伉礼”的本义很清楚。“分庭伉礼”中的“伉”即是一例。)此处的“分庭抗礼”就使用的是原义,指皇帝对李姥很尊敬。
“分庭抗礼”的“礼”如何对抗_成语纠正误解三百例

“礼”应该是和谐的,确实不应“对抗”,也无法“对抗”,那么应怎样理解这一成语呢?这还要从此语的本原说起。此语出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引文中的“伉”,即今字“抗”,两字通假,“对等,相当”的意思。这段话涉及一个小故事:孔子到缁帷林游玩,见到了一位渔夫,孔子对这位渔夫边走边拜,十分尊敬。子路看到这种情景,就靠近车子问孔子:“我侍奉老师很久了,从未见您对哪个人如此恭敬过。”接着就说了上面这段话,意思是:“天下也好,诸侯也好,没有哪个人见到老师不以同等礼节对待的,即或是这样,而您还有倨傲的表情。”引文中的“庭”是庭院;“分庭伉礼”是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的地位相待。子路见孔子与天子或诸侯会面时都是“平等相待”的,如今见到渔夫却是那样低声下气,所以有些想不通,因而向孔子提出了疑问。

从子路所说之话,可知“分庭伉礼”的本义很清楚。至于后来为什么又发展出“相对抗、闹独立”的语义,则可能是由于“伉”字被写成“抗”字所致。在词语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词语的常用义,由于被今天的人所熟悉,今天的人就用自己所熟悉的意义去理解词义,而对词语的本义一概不顾。久而久之,词语在今天的常用义就代替了词语的本义。“分庭伉礼”中的“伉”即是一例。“伉”改为“抗”以后,人们就按照“抗”字今天的常用义——抗衡来理解“抗”了,从而代替了“伉”的“对等”的本义,把“分庭抗礼”原本是“宾主分列庭院中相对行礼,以示双方平等”的意思,演变成“比喻互相对抗、闹独立”的意思。而且这新演变出的意思的使用率,已远远超过原义的使用率,使用“分庭抗礼”原义的,只有在古书中才能见到。如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独与张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bēi)。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镇安坊这个地方,是李姥所居之处。皇帝命其他随从留在外面,只和迪两人甩开两臂,舒缓而有节奏地迈步前往。这里的房屋很低矮,李姥出迎。在庭院中分列两旁行礼,互相慰问十分周到。)此处的“分庭抗礼”就使用的是原义,指皇帝对李姥很尊敬。李姥家虽然门户寒微,但皇帝到此以后不仅不让过多的随从入内,而且是“翔步”进门,进门后还与李姥分别站在两边相对行礼。演变义的用例如《洪波曲》第八章:“一位墨家巨子真真正正地和孔门圣人分庭抗礼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