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句话较早出现的只是“羚羊挂角”,是宋朝的陆佃在《埤(pí)雅·释兽》中说明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时说的。原话是:“羚羊似羊而大……夜则悬角木上以防患。语曰‘羚羊挂角’,此之谓也。”也就是说羚羊在夜间休息时为了防止祸患,就用角把自己挂在树上。由于羚羊把自己挂在树上以防止祸患这一企图是隐蔽的,不易为外界所察觉,因此宋朝的严羽在论诗的《沧浪诗话·诗辩》中就拿“羚羊挂角”作比喻,他这样说:“(盛唐时期诗人的诗)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严羽在这一段话中所强调的“兴趣”就是“神韵”。他认为盛唐时期的诗人如李白、孟浩然以及稍后的杜甫等人,他们所写的诗的特点就是有神韵。而他们诗中所体现出的神韵,都是出自诗人的“先天真性情”。这些诗人的“真性情”都是出自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乃是这些人的自然流露,不是勉强地表现出来的;不像作诗的格律,是人为制定的“后天空架子,可仿而能(人人都能仿效)”(袁枚《答李少鹤尺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说的是:学李白、杜甫,可学到的东西可能很多,但学他们属于“先天真性情”的东西是“无迹可求”的,是学不到的。严羽这样向人们谈李、孟、杜诸人的诗“无迹可求”,并不是阻止人们向他们学习,而只是在强调:作诗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必从自己胸臆中流出的”才好。由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表述了“作诗的这样一种严格要求”,所以今天形容诗文之佳妙时,仍多用此语。
关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语比喻诗的意境高超神妙。“神韵”则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意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