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参配伍的古今方剂

人参配伍的古今方剂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指胃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非器质性疾病。本病以中青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还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大肠癌或克罗恩病等病证表现而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大肠癌或克罗恩病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甘草益气健脾,并调和诸药。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胃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非器质性疾病。本病以中青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还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大肠癌或克罗恩病等病证表现而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大肠癌或克罗恩病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 病因 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社会因素、内脏感觉异常、用药不当引起、肠胃动力学异常等有关。

2. 病理 肠蠕动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动力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1. 消化道症状 以腹痛(与情绪波动有关)、腹泻(粪便呈糊状,或呈稀水样)、大便不爽、便秘(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附黏液)、腹胀等为主要表现。

2. 精神神经症状 以失眠、焦虑、抑郁、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 体征检查 病变部位有压痛,或触及到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有肛门痉挛,张力较高,或有触痛。

2. X线钡剂检查 排除肠胃有器质性病变。

3. 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方法】

1. 胃肠解痉药 可选用口服匹维溴胺,每次50mg,每日3次。

2. 对症治疗 腹痛、腹泻者可选用口服地芬诺酯,成人每次5mg,每日3~4次,待腹泻控制后,改为维持量每次2.5mg,每日2~3次;或选用洛哌丁胺等;便秘者可选用乳果糖等。

3. 抗抑郁药 可选用口服阿米替林,成人每次25mg,每日2~4服;或选用口服帕罗西汀,每日20mg。

4. 肠胃菌群调节药 可选用口服酪酸菌,成人20~40mg/次,每日3次。

5. 抗感染治疗 合并感染者可选用甲硝唑,或选用左氧氟沙星等。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肝郁脾虚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胸闷胁胀。

2. 辨证要点 抑郁或焦虑、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虚或弦。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肠鸣、或腹胀、或食欲不佳、或急躁易怒、或倦怠乏力、或面色不荣。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健脾止泻。可选用四逆散、痛泻要方与四君子汤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0g 枳实10g 白芍10g 甘草10g陈皮15g 防风12g 人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脾胃气虚明显者,加山药、白扁豆,以益气健脾;若腹泻甚者,加五味子、罂粟壳,以收敛益气;若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理血止痛;若湿甚者,加薏苡仁、苍术,以醒脾燥湿利湿;若气郁甚者,加青皮、厚朴,以行气解郁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达阳气。白芍敛阴柔肝,泻肝缓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陈皮、枳实,行气破滞,解郁降逆,降泻浊气。人参甘温益气,补益脾胃,生化气血。白术益气健脾,助人参补益中气,生化气血。防风疏肝理脾,胜湿止泻。茯苓渗湿,助人参、白术建脾益气。甘草益气缓急和中。

(二)肝郁血瘀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

2. 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胸胁胀满、舌质暗或夹瘀点、苔薄、脉涩或弦。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肠鸣、或腹胀、或面色晦暗、或急躁易怒、或夜间加重、或情绪变化加剧。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可选用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0g 枳实10g 甘草10g 桂枝12g茯苓12g 牡丹皮12g 白芍12g 桃仁12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7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瘀血重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通络消癥;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攻硬软坚;若经气不利者,加通草、当归,以活血通络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达阳气。白芍敛阴柔肝,泻肝缓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枳实行气破滞,解郁降逆,降泻浊气。桂枝温通经脉,化瘀行滞,消散癥块。茯苓利水消痰,渗湿降泻,消利水结。桃仁破血化瘀,消癥攻坚,调畅血脉。牡丹皮散血行瘀,清退伏热。甘草益气缓急和中。

(三)肝郁阴虚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

2. 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盗汗、或潮热、或颧红、或情绪急躁、或情绪低落、或腹胀、或不思饮食、或大便先干后溏。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滋补阴津。可选用四逆散与一贯煎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0g 枳实10g 白芍10g 甘草10g北沙参10g 麦冬10g 当归10g 生地黄24g 枸杞子15g川楝子5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胁痛明显者,加大白芍用量、延胡索,以柔肝养肝,活血通络;若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杏仁,以滋阴润燥通便;若口苦明显者,加黄芩、栀子,以清热降逆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达阳气。白芍敛阴柔肝,泻肝缓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枳实行气破滞,解郁降逆,降泻浊气。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阴。北沙参养肝阴。麦冬滋肝阴,清虚热。枸杞子滋养肾阴而涵肝木。当归补肝血而化阴。川楝子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制约滋补药而不壅滞气机,还能清泻肝中郁热。甘草益气缓急和中。

(四)脾胃阴虚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饥不思食。

2. 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盗汗、或潮热、或颧红、或大便先干结后稀溏、或便干如羊粪、或小便短少、或腹胀、或恶心、或呕吐。

【治则与选方】 滋补脾胃、益气化阴。可选用麦门冬汤与芍药甘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 麦冬168g 半夏24g 人参9g 甘草6g 粳米9g 大枣12枚 白芍15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津伤甚者,加沙参、生地黄、玉竹,以养肺胃,生津液;若潮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除虚热;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者,加石斛、赤芍、海螵蛸,以养阴益胃止痛等。

【药物功效】 方中重用麦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人参益气生津,调营和阴。粳米益脾胃,化生阴津。半夏开胃行津,调畅气机,降肺胃逆气,制约滋补壅滞气机。白芍补血益阴,缓急止痛。大枣、甘草,益胃气,养脾阴。

(五)脾胃气虚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

2. 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食欲不佳、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或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神疲嗜卧、或食油腻即腹泻、或食后腹胀、或肛门下坠。

【治则与选方】 补益脾胃、渗湿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

【处方用药】 莲子5g 薏苡仁5g 砂仁5g 桔梗5g 白扁豆8g 茯苓10g 人参10g 炙甘草10g 白术10g 山药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4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脾胃虚寒者,加干姜、附子,以温阳散寒;若泄泻甚者,加肉豆蔻、赤石脂,以固涩止泻;若夹饮食积滞者,加山楂、麦芽,以消食和胃等。

【药物功效】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燥湿渗湿。山药、莲子,助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兼以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补益肺气。甘草益气健脾,并调和诸药。

(六)脾胃寒湿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泻如水样。

2. 辨证要点 肢体困重、手足不温、舌质淡、苔厚腻、脉沉或迟。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恶心、或呕吐、或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或食凉加重、或呕吐涎水。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燥湿止泻。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平胃散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12g 炙甘草12g 白术9g 人参9g干姜9g 苍术25g 厚朴21g 陈皮21g 炙甘草9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脾虚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燥湿利湿;若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活血止痛;若呕吐明显者,加竹茹、赭石,以重镇降逆;若腹泻明显者,加大腹皮、茯苓,以渗湿利湿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温中散寒,温阳益气。人参补益脾胃。干姜温阳散寒,醒脾和胃。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苍术燥湿醒脾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治病以求本。厚朴理气化湿,助苍术行气燥湿。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苍术燥湿化湿。甘草益气化阳和阳。

(七)脾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水谷不化、腰酸。

2. 辨证要点 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或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倦怠乏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或神疲嗜卧、或食后腹胀、或食凉诱发。

【治则与选方】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四神丸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12g 炙甘草12g 白术9g 人参9g干姜9g 肉豆蔻6g 补骨脂12g 五味子6g 吴茱萸6g 生姜12g 大枣15枚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5~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寒甚者,加附子、肉桂,以温阳散寒;若气虚者,加山药、黄芪,以健脾益气;若腹泻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以涩肠固脱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温阳益气。人参补益脾胃。干姜温阳散寒,醒脾和胃。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补骨脂补益肾阳,温养脾气,为治肾泄要药。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吴茱萸温里散寒,暖肝脾肾。五味子益气固肾,涩精止泻。生姜温阳散寒,温暖脾胃。大枣、甘草,益气化阳和阳。

(八)阳虚夹热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水谷不化。

2. 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口渴欲饮、舌质淡、苔薄黄或腻、脉虚或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形寒怕冷、或心胸烦热、或口舌生疮、或食凉加剧痛泻、或肛门坠胀、或喜温喜按、或神疲嗜卧、或食后腹胀。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清泻夹热。可选用乌梅丸与栀子豉汤合方。

【处方用药】 乌梅15g 黄连10g 细辛3g 干姜5g 当归12g 黄柏12g 桂枝3g 人参10g 附子3g 川花椒3g栀子14g 淡豆豉10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6~7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寒甚者,加附子、肉桂,以温阳散寒;若气虚者,加山药、黄芪,以健脾益气;若腹泻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以涩肠固脱等。

【药物功效】 方中乌梅收敛固涩止泻。附子、干姜、桂枝、花椒、细辛,温阳散寒。黄连、黄柏、栀子,清泻内热。人参益气补脾。当归补血活血。淡豆豉透邪于外。方药热以散寒,寒以清热,兼以补益,以奏其效。

医案助读

商某,女,54岁,郑州人。主诉有10余年肠易激综合征病史,腹痛、腹泻反复发作,近因症状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与情绪异常变化有关,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弦。辨为肝郁阴虚证,治当疏肝解郁,滋补阴津,给予四逆散与一贯煎合方加味,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24g,枸杞子15g,川楝子5g,罂粟壳6g,诃子12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腹痛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心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痛泻基本解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次,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痛泻与情绪异常变化有关辨为肝郁,再根据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生热,以此辨为肝郁阴虚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一贯煎滋补阴津,清退虚热,加罂粟壳、诃子,收敛固涩止泻。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