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精知母大黄桃仁泡水

黄精知母大黄桃仁泡水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阑尾炎是以右下腹疼痛,拒按,发热,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疾病。根据阑尾炎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慢性阑尾炎,还能治疗细菌性痢疾或病毒性肠胃炎或急性阑尾炎等病证表现而符合慢性阑尾炎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细菌性痢疾或病毒性肠胃炎或急性阑尾炎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以右下腹疼痛,拒按,发热,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疾病。根据阑尾炎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慢性阑尾炎,还能治疗细菌性痢疾或病毒性肠胃炎或急性阑尾炎等病证表现而符合慢性阑尾炎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细菌性痢疾或病毒性肠胃炎或急性阑尾炎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 病因 阑尾管腔异物阻塞、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神经反射(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反射性引起阑尾环形肌与阑尾动脉的痉挛性收缩)。

2. 病理 阑尾充血、肿胀、壁内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黏膜溃疡、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或坏死,浆膜面有大量纤维性渗出,或腔内充满脓性液体。

【临床表现】 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37. 5~40℃)、寒战、腹胀、便秘或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 体征检查 罗氏征即间接压痛;腰大肌征阳性;闭孔肌征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炎症波及闭孔内肌。

2. X线钡剂检查 慢性阑尾炎X线提示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以及粘连不易推动。

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

4. 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治疗方法】

1. 抗感染治疗 可选用青霉素,每次80万U,每6小时1次肌内注射(先做过敏试验);或选用庆大霉素,每次8万U,每8小时1次肌内注射;或选用阿奇霉素等。

2. 手术治疗。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肠痈热瘀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少腹疼痛拒按、或腹胀。

2. 辨证要点 口渴、痛如针刺、舌质红夹瘀、苔黄、脉数或滑。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少腹反跳痛、或痛如淋状、或刺痛、或胃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恶心、或不大便、或小便黄赤、或发热、或汗出。

【治则与选方】 泻热凉血、化瘀消痈。可选用大黄牡丹汤与大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 大黄12g 牡丹皮3g 桃仁9g 冬瓜子12g芒硝8g 厚朴24g 枳实5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大黄煎煮约1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毒热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若瘀血明显者,加丹参、赤芍,以凉血散瘀;若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散瘀;若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以行气活血止痛等。

【药物功效】 方中大黄、芒硝,清泻热毒郁结,攻逐瘀腐痈肿。牡丹皮散血中郁热,泻血中瘀血。桃仁破血散瘀,下瘀生新。冬瓜子清利大肠而排脓解毒,散瘀结而泻浊物。枳实行气破滞,消痞除坚。厚朴下气散结,消除胀满,制约苦寒而不凝气机,苦寒而不伤中气。

(二)湿热瘀毒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少腹疼痛拒按、或腹胀。

2. 辨证要点 口苦、痛处固定、舌质红或夹瘀紫、苔黄腻或厚、脉数或滑。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少腹反跳痛、或痛如淋状、或刺痛、或胃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恶心、或大便不畅、或肢体沉重、或发热、或汗出。

【治则与选方】 泻热利湿、化瘀消痈。可选用大黄牡丹汤茵陈蒿汤与二妙散合方。

【处方用药】 大黄12g 牡丹皮3g 桃仁9g 冬瓜子12g芒硝8g 茵陈18g 栀子15g 黄柏12g 苍术12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大黄煎煮约15分钟,芒硝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2~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湿甚者,加茯苓、泽泻,以渗利水湿;若热甚者,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若瘀甚者,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以行气活血;若腹胀甚者,加枳实、厚朴,以行气除胀等。

【药物功效】 方中大黄、芒硝,清泻热毒郁结,攻逐瘀腐痈肿。牡丹皮散血中郁热,泻血中瘀血。桃仁破血散瘀,下瘀生新。冬瓜子清利大肠而排脓解毒,散瘀结而泻浊物。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善治下焦湿热。茵陈利湿清热。苍术醒脾燥湿,绝生湿之源。

(三)瘀热气郁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少腹疼痛拒按、或腹胀。

2. 辨证要点 急躁易怒、窜痛、舌质红夹瘀、苔薄黄、脉数或弦。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少腹反跳痛、或痛如淋状、或胃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胸胁胀闷、或情绪不佳、或表情沉默。

【治则与选方】 泻热化瘀、行气解郁。可选用大黄牡丹汤与四逆散合方。

【处方用药】 大黄12g 牡丹皮3g 桃仁9g 冬瓜子12g芒硝8g 柴胡12g 白芍12g 枳实12g 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大黄煎煮约15分钟;芒硝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7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腹胀者,加白术、砂仁、青皮,以健脾醒脾,行气消胀;若不思饮食者,加神曲、莱菔子,以消食行气和胃;若热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若气郁甚者,加香附、枳实、厚朴,以行气除胀等。

【药物功效】 方中大黄、芒硝,清泻热毒郁结,攻逐瘀腐痈肿。牡丹皮散血中郁热,泻血中瘀血。桃仁破血散瘀,下瘀生新。冬瓜子清利大肠而排脓解毒,散瘀结而泻浊物。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降浊。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兼防泻下药伤血。炙甘草益气缓急止痛。

(四)肠痈寒湿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少腹疼痛、或拘急、或腹胀。

2. 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或紧。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按之有物如肿状柔软、或不大便、或大便不畅、或肌肤甲错、或脘腹痞闷、或不思饮食。

【治则与选方】 温阳通经、散寒消肿。可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

【处方用药】 薏苡仁30g 附子6g 败酱草15g 桃仁9g人参9g 桂枝12g 炙甘草12g 干姜9g 白术9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6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腹胀者,加槟榔、木香,以行气导滞;若腹中结块者,加穿山甲(代)、桃仁,以活血软坚,散结通络;若疼痛明显者,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以活血行气止痛;若恶寒明显者,加细辛、乌药,以温阳散寒止痛等。

【药物功效】 方中薏苡仁消肿毒,利血气,祛湿邪,排痈脓,和气机。附子、干姜、桂枝,温通阳气,散寒破滞,通达经气。败酱草排脓破血,除痈脓,祛瘀止痛。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缓急。

(五)寒湿瘀结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少腹疼痛、或拘急、或腹胀。

2. 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暗淡夹瘀紫、苔薄白或腻、脉沉或涩。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少腹反跳痛、或痛如淋状、或刺痛、或胃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恶心、或大便不畅、或肢体沉重、或手足不温。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化瘀消肿。可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与生化汤合方。

【处方用药】 薏苡仁30g 附子6g 败酱草15g 当归24g川芎9g 桃仁3g 干姜3g 炙甘草3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瘀甚者,加五灵脂、蒲黄,以活血化瘀;若寒甚者,加肉桂、吴茱萸,以温中散寒;若湿甚者,加茯苓、白术,以健脾燥湿利湿等。

【药物功效】 方中薏苡仁消肿毒,利血气,祛湿邪,排痈脓,和气机。附子、干姜,温通阳气,散寒破滞,通达经气。败酱草排脓破血,除痈脓,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破血逐瘀。炙甘草益气帅血,和中缓急。

(六)瘀热虚寒证

【病证表现】

1. 主要症状 少腹疼痛、或腹胀。

2. 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喜饮热食、或口渴、舌质红夹瘀、苔薄黄;或舌暗淡夹瘀、苔白腻、脉数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 疼痛因寒加重、或少腹反跳痛、或劳累加重、或胃脘痞闷、或手足不温、或不思饮食。

【治则与选方】 泻热化瘀、温阳散寒。可选用大黄牡丹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

【处方用药】 大黄12g 牡丹皮3g 桃仁9g 冬瓜子12g芒硝8g 桂枝12g 人参9g 白术9g 炙甘草12g 干姜9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5分钟;大黄煎煮约15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4~7个疗程。

【配伍技巧】 若热甚者,加黄连、金银花,以清热泻火;若瘀甚者,加赤芍、牡丹皮,以凉血散瘀;若气虚甚者,加山药、黄芪,以补益中气;若腹胀者,加砂仁、枳实、厚朴,以醒脾行气除胀等。

【药物功效】 方中大黄、芒硝,清泻热毒郁结,攻逐瘀腐痈肿。牡丹皮散血中郁热,泻血中瘀血。桃仁破血散瘀,下瘀生新。冬瓜子清利大肠而排脓解毒,散瘀结而泻浊物。干姜、桂枝,温阳散寒,通经止痛。人参、白术健脾补虚。炙甘草益气缓急止痛。

医案助读

梁某,女,39岁,郑州人。主诉有多年慢性阑尾炎病史,少腹虽无剧烈疼痛,但整日拘急不舒,多次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友介绍特前来诊治。刻诊:右少腹轻微疼痛,拘急不舒,不能食凉,喜饮热食,倦怠乏力,口渴,舌红夹瘀斑,苔薄黄,脉沉略数。辨为瘀热虚寒证,治当泻热化瘀,温阳散寒,给予大黄牡丹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加味,大黄12g,牡丹皮10g,桃仁10g,冬瓜子24g,芒硝6g,桂枝12g,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2g,干姜10g,附子10g,败酱草30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未再出现右少腹疼痛,以前方6剂。三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右少腹拘急除,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渴、苔薄黄辨为热,再根据舌红夹瘀斑辨为瘀热,因倦怠乏力辨为夹气虚,又因不能食凉,喜饮热食辨为寒,以此辨为瘀热虚寒证。方以大黄牡丹汤泻热通络,活血化瘀,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补益中气,加附子温壮阳气,败酱草清热解毒。方药既能清热又能散寒,更能活血化瘀,从而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