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了病,又不肯吃药,这是父母经常碰到的难题。对于这个难题,父母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分别对待。
第一步,喂药前必须按医生要求查对所服药物,包括药名、应用剂量、药品质量,如果片剂发霉、变色则不能用,水剂混浊、变色、有霉味不能用,放置时间过久的药和已过期失效的药也不能服用。
第二步,正确选择喂药时间,最佳喂药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因为此时胃内容物已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和避免小儿服药后呕吐。但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等),可于饭后1小时服用,避免胃黏膜损伤。
第三步,喂药前,先给孩子戴好围巾,并在旁边准备好卫生纸或毛巾,以便药物溢出时及时擦拭。在喂药过程中,小儿吐出的药要及时补上。
对于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味觉尚未发育成熟,可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将管口放在婴儿口中,每一次以小剂量慢慢滴入,等孩子咽下后,再继续喂药。也可以把药溶入温水后再倒进奶瓶里,让孩子自己吮吸。由于婴儿药量较少,注意不要让药物粘连在奶嘴上影响吸收。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喂药,抱起小儿轻拍后背,以免药液呛入气管。
1~3岁的儿童对药物已逐渐敏感了,开始哭闹挣扎,不肯吃药。这时父母可以把丸剂、片剂研成粉末,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孩子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头稍偏向一侧,用手捏住下巴,将装有少许药液的小勺紧贴孩子口角慢慢灌入,让药液自然流入口中,待孩子咽下后,放开下巴,把勺移开。如果孩子不愿意吞咽,可用手指捏一下孩子的两颊,待其吞咽后即放开手指。如果孩子哭闹挣扎得厉害,可以先喂一点甜米粥,等他(她)愿意继续吃粥后,在装有米粥的小勺中掺入药粉喂下。对于特别苦的药,可以在小勺里放点糖,将药粉倒在糖上,再放点糖盖上药,准备好糖水,灌入孩子口中服下。当孩子口中含药不肯下咽或包有糖衣的药片不易吞服时,可用小匙轻压孩子的舌部,以刺激其吞咽,或利用婴幼儿特有的反射性吞咽动作,使其将药咽下。具体方法是:家长在距孩子面部30厘米处,柔和地向孩子面部徐徐吹气,这样便可引起孩子产生吞咽动作。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1~2岁的儿童。但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吹气者一定无感冒及无其他传染性疾病。
再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懂事了,父母们可以耐心地和孩子交流,讲明吃药的道理,鼓励孩子主动吃药,并适当给予小小的奖励,这样让孩子从心理上消除对药物的恐惧,由被动变主动,不再害怕吃药。
有的父母怕药太苦,就在喂药的时候掺一些牛奶或果汁,以改善口感。但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类物质,可与某些药物发生作用而影响药物吸收。果汁口味甘甜,但与健胃药和止咳药等合用会降低药效。其实,只要吃药以后立即多喝水,苦味就会被稀释而逐渐消失,同时也利于药物尽快到达胃肠,及早吸收。在喂药的时候,禁止在孩子哭闹中或捏鼻子灌药,因为这样做容易把药和水呛入气管。有的父母缺乏耐心,见孩子迟迟不肯吃药,便强行灌药,结果孩子被药呛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轻者呛咳、呕吐,重者窒息死亡。也不能在孩子睡着时喂药,此时容易使药物呛入气管,引发肺炎,甚至造成孩子窒息死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莽撞行事,以防小儿发生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