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小儿发热不宜选用阿司匹林降温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口服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较大剂量时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呕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致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如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和出血,也使原有溃疡病的患者症状加重,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2)凝血障碍:一般解热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还可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发生凝血障碍。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和血友病患者禁用。
(3)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时可致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以及视力和听力减退等,总称为水杨酸反应,严重者可致过度通气、酸碱平衡障碍、高热、精神错乱、昏迷,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盐从尿排出。
(4)变态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某些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5)瑞氏综合征:小儿患者尤其是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危险,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虽说少见,但可致死,存活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对于儿童来说,瑞氏综合征是服用阿司匹林后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瑞氏综合征是由脏器脂肪浸润所引起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并发症,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以脑和肝为主,可见大量脂肪沉着,在胞质内充满脂肪滴。主要临床表现为:在病前2周内常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脑部损害为本病最为突出的表现,当前驱症状好转后可突然出现频繁呕吐和剧烈的头痛,开始时兴奋烦躁、精神错乱、嗜睡,随后转为惊厥、昏迷,乃至大脑强直状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肝脏损害表现为肝脏增大,伴有肝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多数伴有低血糖,少数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化验检查可显示血清转氨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氨、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升高。脑电图检查呈中、重度弥漫性异常。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很多,国内外研究发现,感染发热,尤其是病毒感染发热时,用阿司匹林退热发生瑞氏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目前已基本不用阿司匹林给患儿退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