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时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钙剂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静脉滴注钙剂时偶尔会遇到钙剂渗到血管外的情况。钙离子能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高浓度钙离子与镁离子之间存在竞争性拮抗作用。静脉滴注钙剂时渗到血管外会出现的情况:静脉注射钙剂时如漏出血管外,可致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皮疹和疼痛,随后出现局部脱皮,甚至会出现局部皮肤及组织坏死。因此,病情需要使用钙剂时应加强看护,一旦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平时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钙剂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静脉滴注钙剂时偶尔会遇到钙剂渗到血管外的情况。那么,一旦钙剂渗到血管外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先从钙剂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讨论一下。
(1)钙剂的药理机制及临床作用:钙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促进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血清钙降低时可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甚至发生抽搐。反之,当血钙过高时则兴奋性降低,出现软弱无力等。钙离子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使渗出减少,起到抗过敏作用。钙离子能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高浓度钙离子与镁离子之间存在竞争性拮抗作用。钙离子可与氟化物生成不溶性氟化钙,用于氟中毒的解救。血浆中约45%钙与血浆蛋白结合,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共同维持血钙含量的稳定性。钙主要自粪便排出(约80%),部分自尿排出(20%~30%)。钙剂主要用于:①钙缺乏,急性血钙过低、碱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手足搐搦症;②过敏性疾病;③氟中毒;④心脏复苏(如高血钾、低血钙、钙通道阻滞等引起的心功能异常的解救)。
(2)静脉滴注钙剂时渗到血管外会出现的情况:静脉注射钙剂时如漏出血管外,可致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皮疹和疼痛,随后出现局部脱皮,甚至会出现局部皮肤及组织坏死。因此,若发现药液漏出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局部冲洗,局部给予氢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和透明质酸,并抬高局部肢体及热敷。因此,病情需要使用钙剂时应加强看护,一旦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