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及饮食问题等多种因素,小儿常常会出现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营养性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的铁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受出生时机体铁的储存量、小儿的生长速度、饮食中铁的摄入、胃肠道吸收功能以及有无长期少量失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治疗方面以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为原则。铁剂是特效药,一般口服无机铁盐是最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多数发病都是饮食不善,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血、动物肝脏、红色瘦肉、深绿色蔬菜等增加铁的来源。
叶酸是机体细胞生长和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在体内被叶酸还原酶及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参与体内核酸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生长和成熟。叶酸缺乏时,核酸和氨基酸生物合成就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红细胞内DNA合成受阻,含量减少,细胞分裂成熟受阻,幼红细胞成熟分裂停滞,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过去生活比较困难的时期,由于各种食物缺乏、种类少,常因叶酸摄入不足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尤其单纯以羊奶(叶酸含量少)喂养的婴幼儿易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随着婴幼儿食品的丰富和多样化,巨幼红细胞贫血越来越少见。
维生素B12结构复杂,是维生素中分子量最大的,其含有金属元素钴(Co),故又称钴铵素。维生素B12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来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生成,从而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在细胞DNA的合成过程中,维生素B12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利用的四氢叶酸减少而影响DNA的合成,核分裂的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由于RNA蓄积较多,胞体变大,核质发育分离,而形成巨幼细胞,临床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所以,叶酸、维生素B12只针对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疗效显著,而对于单纯的缺铁性贫血无效。贫血患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不可滥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