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贴药后局部灼热、发红,随之出汗。贴药后嘱患者喝姜糖水1小碗,以助发汗。若贴药后皮肤起水疱,可按常规处理。用治流感效果亦佳。上药膏做成药饼4个,分别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双侧太阳穴,上盖敷料,以胶布固定。每次取药散30克,入鸡蛋清适量或生姜汁调和成泥膏状,搓成药饼3个,分别贴敷于神阙(肚脐)和双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流行性感冒初起。凡流感初起,无论风寒或风热型均可用之。又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效果亦佳。

(一)时感膏

【组成】紫苏叶、贯众、薄荷、葱白各15~30克。【制法】上药共捣烂如膏状,装瓶密封备用。【用法】取药膏15~30克,贴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疏风泄热,通阳解表。【主治】流行性感冒。【疗效】屡用效佳。【附记】引自《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方名为编者拟加。临床验证有效。

(二)鱼腥二叶膏

【组成】水泽兰叶、黄皮果树叶、鱼腥草各15克,生姜、大蒜、葱白各10克。【制法】上药均取鲜品,共捣烂如泥膏状备用。【用法】取上药分别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太阳和大椎穴,上盖以纱布,以胶布固定。贴药后局部灼热、发红,随之出汗。贴药后嘱患者喝姜糖水1小碗,以助发汗。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功用】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主治】流行性感冒。【疗效】屡用效佳。【附记】引自《外治心悟》。方名为编者拟加。若贴药后皮肤起水疱,可按常规处理。

(三)山栀膏

【组成】山栀子10~20克,鸡蛋1或2枚。【制法】将山栀子研细末,与蛋清调和均匀,做成药饼,厚如3个5分硬币,摊于布上备用。【用法】取上药膏,按男左女右分别外敷于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8小时换药1次,连续3天。发热兼抽搐者加敷内关穴。【功用】清肝泄热。【主治】流感。【疗效】屡用屡验。一般1次即效,3~5次可愈。【附记】民间方。又用生绿豆50克,研末,入鸡蛋适量,调为糊状,做成直径3~5厘米,厚0.6~0.8厘米的圆形药饼2个,分摊于布块上,敷两足心(涌泉穴),外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2次,每次贴6~8小时,连续2天。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泄热之功。用治流感效果亦佳。

(四)三叶鱼芎膏

【组成】大青叶、鱼腥草、川芎各30克,水泽兰叶、黄皮果树叶各15克。【制法】上药均取鲜品,共捣烂如泥膏状备用。【用法】上药膏做成药饼4个,分别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双侧太阳穴,上盖敷料,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贴3~5天。【功用】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附记】引自《外治心悟》。方名为编者拟加。

(五)流感散

【组成】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各30克,薄荷、葛根各9克,白芷15克,冰片3克。【制法】先将前7味药共研细末,入冰片同研和匀,装瓶备用。【用法】每次取药散30克,入鸡蛋清适量或生姜汁调和成泥膏状,搓成药饼3个,分别贴敷于神阙(肚脐)和双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贴3~5天。【功用】辛平解表,疏风清热。【主治】流行性感冒初起。【疗效】治疗50例,治愈率达100%。【附记】笔者经验方。凡流感初起,无论风寒或风热型均可用之。又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效果亦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