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龙膏
【组成】活地龙(蚯蚓)适量。【制法】将上药捣烂如泥,备用。【用法】取20克,分敷两足底涌泉穴上,外以纱布包扎固定。【功用】导热下行,清热止呕。【主治】肝气犯胃及胃热引起之呕吐。【疗效】屡用效佳,敷贴后约30分钟即可见效。【附记】民间方。
(二)明矾膏
【组成】明矾(研末)、陈醋、面粉各适量。【制法】上药调成糊状,备用。【用法】取适量药膏,敷于两足底涌泉穴上,外用纱布包扎固定。2小时可除去药物。【功用】导下止呕。【主治】各种呕吐。【疗效】一般1或2次即止。【附记】民间方。
(三)椒葱膏
【组成】白芍(酒炒)10克,胡椒1.5克,葱白60克。【制法】将前2味研末,与葱白同捣烂成膏状备用。【用法】用时取15~20克贴于心窝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养阴柔肝,通阳温胃。【主治】呕吐、噎嗝、反胃。【疗效】屡用皆效。【附记】引自《理瀹骈文》。
(四)一粒珠
【组成】雄黄、五倍子各30克,枯矾15克,葱头5个,肉桂3克,麝香0.3克。【制法】上药研末,捣烂混匀,以酒调成药饼备用。【用法】取药饼贴神阙穴(肚脐),用艾条隔药悬灸。【功用】解毒散湿,止呕止泻。【主治】呕吐、泄泻。【疗效】屡用神验。【附记】引自《理瀹骈文》。孕妇忌用。
(五)止呕贴
【组成】金沸草、代赭石各等份。【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和成糊状。【用法】取药膏分别外敷于中脘、胃俞(双)穴上,每日换药3~5次。【功用】降逆止呕。【主治】呕吐。【疗效】屡用效佳,一般连用5次即可止吐。【附记】引自《外治心悟》。方名为编者拟加。又取砂仁3克,置口中咀嚼,待口中有津液时吞下,3~5分钟后呕吐可止。为巩固疗效,可将砂仁渣置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一般贴敷3~5小时即可。本方有温中降逆止呕之功,故用之效佳。
(六)止呕贴
【组成】①紫苏叶、白芍、陈皮、半夏、厚朴各10克,茯苓20克,砂仁8克;②生半夏20克,黄连5克,公丁香15克。【制法】上2方各共研细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用法】取本散适量,方①用食醋调为糊状,分别敷于中脘、期门、阳陵泉、太冲穴上;方②用黄酒调为糊状,分别敷于中脘(贴前先拔火罐)、膻中、脾俞、行间穴上。均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愈为度。【功用】①疏肝和胃,降逆止呕;②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主治】呕吐(肝气犯胃型用方①;脾胃虚寒型用方②)。【疗效】屡用效佳。一般用1~3次即止。【附记】引自《外治心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