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要歌
七七后,经应断。断又行,勿轻看。
【语译】 女子在49岁以后,月经应该终绝,称为“绝经”或“经断”。若过期数年不断,称为“老年经水不断”或“月经不断”,或称“老妇行经”,亦称“天癸过期”。若妇人经断1年以上而又见经血者,或年逾五十或六七十岁,本已绝经,而忽然又再行经者,称“老年经断复行”或“年老经水复行”,亦称“妇人经断复来”。
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本病不难诊断。但对老年经水不断及经断复行的认识要有两分法的观点,即既有病理的一面,也有非病理的一面。如年逾五十,经水不断,而月经期、量规律恒定如常,且无其他不适症状,经检查亦未发现异常,可视为正常,属血气有余之象,不必服药,但需严密观察。若经断复来,数日即净,平素带下不多,色、质均正常,未见其他不适,经妇科检查无异常者,也可视为正常,但应定期复查,警惕和排除恶性肿瘤的发生,不可盲目认为血气有余而忽视病理改变,贻误治疗时机。如已逾绝经年龄数年,经水不断,应排除癥积所致的出血;若经断多年,阴道经常排出秽液,质时清时稠,色或淡或红或杂色齐下,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治疗原则应本热者清之、虚者补之之法,以安冲、固冲为治,血止后益气固肾、滋肾益精以治本。
临床辨证论治分为血热证及气虚证两个类型。
(二)血热证
1.证候歌
绝经期,经不断。头眩晕,腰膝软。
身潮热,口干渴。舌质红,脉细数。
【语译】 年逾五十,经水不断,经来过频,或一月二三至,血量反多,或时见量少,色红,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颧红,或咽干口渴,舌质多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歌
素阴虚,虚火盛。扰冲任,血不宁。
【语译】 由于素体阴虚,虚火内盛,热扰冲任,血海不宁,以致月经当断不断,或相火妄动以致月经断而复行。
3.治法歌
滋肾阴,清虚热。安冲任,兼止血。
【语译】 治以滋阴清热、安冲止血法。选方用芩心丸、子芩丸、益阴煎。
(1)芩心丸(《瑞竹堂经验方》),以黄芩心为末,醋丸,温酒送下。黄芩心清热凉血止血;醋酸收。温酒送服,于病不妥,可不用。全方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老年经水不断、经断复行之血热证。
(2)子芩丸(《古今医鉴》),由黄芩、当归组成。方中黄芩用醋浸,可清热凉血止血;当归养血。如加醋制香附尤妙。本方可用于老年经水不断、经断复行之血热证。
(3)益阴煎(《医宗金鉴》),由生地黄、龟甲、知母、黄柏、砂仁、甘草组成。方中用生地黄凉血滋阴;龟甲育阴潜阳,固摄任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砂仁、甘草和中。本方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可用于老年经水不断,老年经断复行之血热证。若阴虚较重者,可去砂仁之温燥,加女贞子,墨旱莲增强滋阴止血之功效。血止后用滋阴益精之法以善后治本。
(三)气虚证
1.证候歌
绝经后,断复来。肢无力,身倦怠。
头昏晕,食纳少。舌质淡,脉细弱。
【语译】 女子七七之年已过,经水不断或断而复来,量或多或少,色淡不鲜,或质清稀夹血块,可见倦怠嗜卧,肢软无力,头昏,或纳少,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病因歌
因脾虚,气不足。或肾衰,冲不固。
【语译】 由于脾肾气虚,统摄失职,或门户不固,经脉失于制约,故月经当断不断;或年老而合阴阳肾气受损,冲任失固以致经断复来。
3.治法歌
健脾胃,益肾精。补气血,固冲任。
【语译】 治以益气摄血、健脾补肾法。选方用安老汤、举元煎合寿胎丸。
(1)安老汤(《傅青主女科》),由人参、黄芪、熟地黄、白术、当归、阿胶、山茱萸、荆芥炭、甘草、木耳炭、香附组成。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摄血;熟地黄、山茱萸、当归、阿胶补肾养血,安固冲任,佐香附行血分之气;荆芥炭疏肝止血;木耳炭既引血归经,又有收涩止血之效。诸药合方,大补肝脾之气血,兼滋肾水,使肝能藏血,脾能统血,气能摄血。肝肾之火即消,经可止矣。本方可用于老年经水不断、经断复行之气虚证。若腰痛者,加续断、杜仲增加补肾之力;若出血过多,可去当归,加贯众炭研末冲服,止血之效尤佳。
(2)举元煎(方见“月经过多”)与脾肾双补、益气固冲的寿胎丸(方见“月经先期”)合用,可增强益气摄血、健脾补肾之功效,可用于老年经水不断、经断复行之气虚证。若出血过多,可酌加炮姜炭、炒艾叶、海螵蛸或龙骨、牡蛎等温经收涩止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