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一类起源于心脏房室束分叉以下的异位节律点发出的心律。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折返,所以又称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少数由自律性异常或触发活动引起。一般连续3个以上的异位心室搏动,频率每分钟≥100次,即为室性心动过速。目前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杂而多,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单纯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心动过速突然发生和终止。持续时间可数秒、数分钟,或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及心力衰竭的陈旧性心梗、各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等,也见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电解质紊乱和心脏手术过程中。室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导致为心室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西医处方
说明:
1.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案是:选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2.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无明显不适或晕厥发作,无需进行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首选用利多卡因,首次静脉注射75mg,5~10分钟再推注50mg,1小时内不超过200mg,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以每分钟1~4mg静脉滴注维持。难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可选用胺碘酮,以3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5~10分钟重复1次,可重复2~3次,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的远期有效率可达62%~95%。如果效果不满意,可用10%硫酸镁注射液4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注射,若见效,继续以10%硫酸镁10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难控制的、致命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可选用手术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直流电复律等治疗。
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无特殊严重症状。应用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有明显效果。普罗帕酮属Ic类,对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基本在肝内代谢,半衰期4~6小时。口服100~200mg,每日3次;静脉注射每次70mg,于3~5分钟注完。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腹泻、胃部不适、头痛、眩晕和嗜睡等。严重者可引起显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和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射频消融术等。
中医处方
生黄芪60g,桂枝10g,炙甘草、当归、太子参各15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各30g,苦参、五味子、麦冬各12g,生姜9g。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可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延长不应期。诸药合用,使心气复而心阳通,心血足而血脉充,则心悸脉结代诸症自除。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胸前区疼痛者加丹参、赤芍;自汗者加浮小麦、煅牡蛎、山茱萸;肝郁者加郁金;纳差腹胀者加焦三仙;水肿尿少者加猪苓、泽泻。
康复处方
1.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稳定。
2.避免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吸烟、喝浓茶或咖啡、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
3.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4.如果在服药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出冷汗,应该立即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
5.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切忌擅自用药,因为许多药物能抑制心脏,加重病情。
按 语
1.无器质性心脏病且无症状的非持续性心动过速,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要定期进行检查,特别注意观察夜间心率。
2.抗心律失常药共同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心脏,诱发心律失常。此类药物联合应用很容易发生毒性的协同作用而导致严重心脏毒性反应。合并用药仅限于难治性心律失常,但必须十分审慎。
3.原来多用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多而且严重,现已基本不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除了普罗帕酮之外,均有明显的心脏抑制作用,容易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大量循证医学证明,这些药物不仅不降低病死率,反而增加病死率,应尽量避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