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哮喘药物吸入方法演示

哮喘药物吸入方法演示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管炎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对于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气道的病理改变,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由于哮喘发作每与气温下降有关,因此对于已患哮喘,并处于发作间歇期的人群,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管炎症。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严重者可持续数日或数周。查体于发作时双肺闻及弥漫或散在哮鸣音,病情重者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运动。本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由于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致气道反应性和血管通透性增高,支配支气管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平滑肌收缩,气管炎症而致哮喘。根据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病因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

(一)急性发作期用药西医处方

处方1

特布他林片 每次2.5mg 每日3次 饭后服

说明:

1.处方1适宜于哮喘轻度发作,常口服支气管扩张药β2激动药。β2激动药具有高度选择性β2受体激动作用,能有效扩张支气管,不良反应较轻,是目前应大力提倡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药,可作为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或预防运动性哮喘或职业性哮喘的首选药物。长效β2激动药适用于防治夜间和清晨哮喘发作和加剧者。口服制剂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片)、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美喘清片)、班布特罗(邦备片)等。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班布特罗三种片剂为口服长效β2激动药。

2.对β2激动药不敏感者也可用长效茶碱类等口服。氨茶碱是茶碱类中最常用的药物,口服片剂有氨茶碱及长效氨茶碱,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后者服后昼夜血药浓度稳定,作用持久,尤其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双羟丙茶碱(喘定)止喘作用略弱,但对心血管不良反应仅是氨茶碱的1/10,可口服较大剂量以达到较强止喘效果,适用于老年人或并发有心血管疾病的哮喘患者。氨茶碱缓释片、无水茶碱缓释片(舒弗美)等为近年问世的长效茶碱类药物,不良反应小,更适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氨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0.2g,每日2次;无水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0.2g,每日2次。

处方2

特布他林气雾剂 每次0.5mg 每日3次 喷雾吸入

倍氯米松气雾剂 每次0.2mg 每日3次 喷雾吸入

说明:

1.处方2适宜于哮喘中度发作,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案是β2受体激动药吸入+糖皮质激素吸入。β2受体激动药气雾及干粉吸入制剂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喘康速),沙丁胺醇(喘乐宁、舒喘灵)。以上药物吸入后,通常在5~10分钟起效,疗效持续4~6小时,均属短效β2受体激动药。新型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沙美特罗(施立稳)、普鲁卡地鲁(美喘清)等,体内作用时间可达8~12小时以上。

2.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吸入制剂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倍氯米松、丁地去炎松(普米克、都保)等,适用于中度哮喘发作,亦可用于哮喘的预防。对于已产生糖皮质激素依赖而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吸入治疗可减少所需口服剂量,甚至代替口服治疗。由于吸入糖皮质激素需要1周后方能奏效,因此,常常与β2受体激动药联合应用,以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必要时还需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或氨茶碱缓释剂。

处方3

氨茶碱 每次0.25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氢化可的松 每次200mg 入液静脉滴注 每日1~2次

沙丁胺醇气雾剂 每次0.2mg 每日3次 喷雾吸入

说明:

1.处方3适宜于哮喘重度发作,常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者。基本方案如下:

氨茶碱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β2受体激动药吸入+对症治疗药。

2.首先用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维持量为0.15g,每6小时1次以维持平喘作用。本药毒性大,务必注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滴速不能过快,以免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猝死。以前用氨茶碱控制重症哮喘发作,常用静脉推注,经常发生药物中毒反应,为安全起见,现多提倡静脉滴注。静脉滴注也要求在24小时内用药总量不超过1.0g。

3.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一般日用量为600~1 000mg,病情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并可改为泼尼松口服,每日30~40mg,连续应用2周以上。为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可改为激素吸入。

4.哮喘重度发作应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防并发感染。如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氧氟沙星等。红霉素除有抗菌作用外,还可抑制黏液分泌,抑制茶碱清除率,延迟类固醇排泄,有助于控制哮喘。用法为每日1.5~2.0g,分3次口服。

5.给予祛痰药物口服或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以利于排痰。也可用机械性排痰,并根据情况予以吸氧、补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急性哮喘发作病人禁用镇静药。

6.重症的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立即给予补液,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和氨茶碱,必要时加用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二)缓解期用药

西医处方

倍氯米松气雾剂 每次0.2mg 每日3次 喷雾吸入

说明:

1.哮喘缓解期的预防非常重要,它可以防止哮喘急性发作及恶化,维持正常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过去认为哮喘是由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是呼吸道的一种可逆性、功能性改变。现在认为,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炎症使气道呈现高反应状态(即呼吸道对各种理化及生物刺激因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及强烈的反应),并在一定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易感者气道痉挛即哮喘发作。所以气道痉挛是表象,黏膜炎症是本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与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的特异性炎症不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则是目前消除这种炎症的特效药物。

3.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期和缓解稳定期更迭交替是哮喘的一大特点。人们以往大多只注重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一旦病情缓解便认为大功告成,停止用药。现在已经明确,哮喘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可持续整个病程,缓解期这种炎症隐患并没有消除,一遇到诱发因素哮喘又会发作,只有彻底消除气道炎症,才能保持病情稳定,减少复发机会,哮喘才有望最终治愈。目前主张,在急性发作期,解痉和抗炎治疗双管齐下;在缓解期继续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一般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必可酮)的办法维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再酌情逐渐减量停药,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哮喘。

4.对中、重度持续哮喘,通常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或氨茶碱缓释剂。

中医处方

处方1

金银花、连翘、地龙各25g,桑白皮、桔梗、黄芩、紫菀、百部各15g,地骨皮、款冬花、杏仁、生甘草各10g,明矾6g,鱼腥草50g。

本方是名中医张继有治哮喘经验方。功能清热泻肺,化痰平喘。

处方2

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蝉蜕、僵蚕、蜈蚣、全蝎、五灵脂、地龙各15g,穿山甲(代)、白芍、黄芩、厚朴、白芥子、莱菔子、苏子、杏仁、桂枝各10g。

本方是名中医吕家祯治哮喘专方。功效止咳,镇静,平喘。

康复处方

1.急性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疲劳。

2.饮食宜清淡可口,多吃蔬菜和水果;应避免食入可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如海鲜、鱼类、虾类、蟹类等。

3.避免寒冷及气候变化对气道的刺激,在寒冷季节及气候变化剧烈时,应当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空气的刺激。

4.控制变应原的进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吸入可引起哮喘发作的物质,如气体(二氧化硫等)、粉尘、尘螨、动物的毛屑、花粉等。床上尤其是枕头是尘螨及其代谢产物聚集的重要场所,要定期晒和更换。

5.避免服用可引起哮喘发作的药物,如普萘洛尔、阿司匹林、呋喃类药物等。

6.控制感染。对于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气道的病理改变,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7.酌情“冬病夏治”。由于哮喘发作每与气温下降有关,因此对于已患哮喘,并处于发作间歇期的人群,可以采用针对性的“冬病夏治”疗法。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这类患者多属脾肾阳虚,可在夏季未发之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内、外治相结合。外治多用伏针、灸疗以及穴位敷贴;内治则按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如临床运用较多的伏灸法,就是在夏季的头伏、中伏、末伏当日,将药物制成的药饼加少许麝香,敷贴于病人背部两侧的穴位上,以胶布固定,保持4~6小时,使所灸穴位发红,甚至起疱即可,效果良好。现代研究发现,人体背部胸椎旁交感神经链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其上所分布的穴位对治疗肺部疾病疗效显著。

8.每年冬天可以应用免疫调节药,如左旋咪唑、微卡、核酪注射液等。对体质弱者每5年在冬季注射1次多价肺炎菌疫苗。

新 进 展

1.哮喘的本质为支气管黏膜炎症,抗炎治疗是平喘的根本大法。由于过去把哮喘简单归结为支气管痉挛,因此,对它的治疗主要是选择支气管扩张药,目的是解除气道痉挛、缓解喘息症状。此方法由于没有解决炎症这一根本问题,因而很难保证病情的长期稳定,根治更无从谈起。哮喘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肺功能进行性恶化,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因此,对哮喘的治疗应标本兼治,解痉和抗炎并重,不可偏废,尤其是抗炎应作为哮喘治疗的首要措施,糖皮质激素是抗炎的首选药物。另外,还有一些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色甘酸钠、酮替芬等)可供选择,但效果不及糖皮质激素。

2.消除对激素恐怖。如前所述,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关键药物,但不少患者及医生对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心存顾虑,或者担心长期使用后会形成药物依赖而不敢使用。不可否认,长期口服或注射激素不良反应的确很多,而且有的很严重,不过,通过改进给药方式,采用吸入疗法,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很少会随血流到达全身,而且吸入量比口服或静脉用药量要少得多,不会引起明显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吸入疗法的要领是:一呼二吸三屏气,即首先要用力呼出肺内的气体,接着深深吸入雾化药,然后屏气10秒钟甚至更长时间。屏气的作用是让气雾微粒充分沉降、附着在气道黏膜上。吸入疗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入方法正确与否。另外,吸入治疗后要立即漱口,以清除口腔黏膜上残留的药物,防止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