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外因子(叶酸、维生素B12)的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抗代谢药物,或由于内因子缺乏如胃切除、肠吸收不良等所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导致的贫血。其特点为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呈巨幼红细胞增加,并可累及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列。以妊娠妇女和婴幼儿多见。分别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而确诊。治疗主要是补充其不足,并纠正或消除致病原因。
西医处方
处方1
叶酸片 每次10mg 每日3次
维生素B12 每次0.1mg 每周1次
说明:
1.本方适宜于缺乏叶酸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药物治疗基本方案是:以叶酸为主,维生素B12可作为辅助治疗。叶酸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贫血,尤其适用于由于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还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叶酸基本不产生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很少。口服,每次5~10mg,每日3次,直至血象恢复正常。亚叶酸钙肌内注射,开始每次10mg,每日1次,10~15日产生满意疗效后,每次5mg,直至血象正常。
2.维生素B12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因此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3.对于长期使用叶酸拮抗药甲氨蝶呤、乙氨嘧啶、甲氧苄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由于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四氢叶酸生成障碍,叶酸治疗无效,故需用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不能口服者,也可用亚叶酸钙肌内注射。
4.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常合并缺铁,应同时补铁,并补充蛋白质及其他B族维生素。
处方2
维生素B12 每次0.1mg 每日1次
叶酸片 每次5mg 每日3次
说明:
1.本方适宜于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恶性贫血。药物治疗基本方案是: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作为辅助治疗。
2.维生素B12(又名氰钴胺)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一般无毒性。有时可致变态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对有过敏史者禁用。对恶性贫血患者往往需要终生应用维生素B12。开始时,肌内注射0.1mg,每日1次,2周后改为每周2次,连用4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然后每月注射1次。如为胃全切除所致,则需终生维持,每月注射0.1mg。维生素B12口服制剂效果较差,因口服的维生素B12必须与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形成复合物,才能避免被肠液消化而到达回肠末段并与其黏膜细胞上的特殊受体相结合,维生素B12从复合物中分离出来才进入血液。
3.叶酸能迅速改善贫血症状,因此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4.有严重巨细胞性贫血患者,开始治疗后由于红细胞恢复迅速,使血浆中钾离子较多转入红细胞内而导致血钾降低,需及时补充钾盐,以免发生心血管意外。
中医处方
肉苁蓉、菟丝子、焦白术、枸杞子、沙苑子、怀牛膝各10g,肉桂、木瓜各4g,怀山药12g。
本方功效补肾温阳,健脾益气,通经活血。
康复处方
1.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尤其是肠道传染病。
2.纠正偏食习惯及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应多食新鲜蔬菜(尤其是宽叶蔬菜)和动物蛋白质。
3.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药者应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次。
按 语
1.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对症下药,在未做骨髓检查前不应给予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因为治疗后24小时骨髓细胞的巨型变即可消失,影响骨髓检查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应尽量区别叶酸和维生素B12究属何种缺乏,并针对所缺乏物质用药。在未明确诊断前同时使用叶酸和维生素B12会混淆诊断。
2.提倡合并用药,对无条件明确何种物质缺乏患者,亦可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应用,因若为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用大量叶酸治疗后虽可改善贫血症状,但因更多的消耗维生素B12而加重神经病变损伤,使神经症状表现更为严重。一般说来,缺乏叶酸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应以叶酸为主,维生素B12可作为辅助治疗;而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应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可作为辅助治疗。
3.西药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疗效可靠,只有严重病例可酌情加用中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