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当各种感染源多次刺激滑膜细胞后,即产生一种类风湿因子并排入关节液中,与其中的丙种球蛋白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且有补体参加。当复合物为多核白细胞吞噬后,白细胞溶酶体破裂而释放出多种酶类。类风湿关节炎可因上述自身免疫作用而使关节炎症不断发展。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①周围型:最常见,主要影响手、足小关节和肘、膝关节,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呈梭形。化验血沉增快,血清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有时阳性。②中枢型:好发于骶髂关节、脊柱及髋关节,常有下腰痛,脊柱强直,X线检查见脊柱呈“竹节状”。③骨炎型:多发生于跟骨、足舟骨等处,疼痛肿胀使行走困难,X线见有受累部位骨质增生。④混合型:以上各型症状兼而有之。
西医处方
处方1
吡罗昔康 每次20mg 每日1次
泼尼松 每次5mg 每日1次
说明:
1.处方1适宜于疾病的急性期,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和渗出明显。用药的基本方案是:解热镇痛药加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可使症状得到控制。本类药大致有5类,即水杨酸类、吡唑类、吲哚乙酸类、灭酸类和芳基烷酸类。解热镇痛药是治疗本病的基础药,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和疼痛。它们能够刺激T细胞活性,抑制免疫反应,阻止组织损伤,是最常用的抗风湿药。特点是作用快,疗效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常用的药物、特点和剂量如下:①阿司匹林:为常用的药物,对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口服剂量为每次口服0.3~0.6g,每日3次。忌用于消化性溃疡、肝病、变态反应、血友病等患者。②吡罗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当,但胃肠道反应轻微,而且作用持久,只需每日给药1次,每次20mg与食物同服。③贝诺酯:为一高效、低毒的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药物,口服1~1.5g,每日3次。一般不良反应轻微,如眩晕、头痛等。较少引起胃肠出血。④双氯芬酸:本品镇痛、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仍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常规剂量每次口服75mg,每日1~2次。⑤解热镇痛药的新制剂:美洛昔康每次口服15mg,每天1次;萘丁美酮(瑞力芬)每次口服1.0g,每天1次;塞来西布(西乐葆)每次口服100~200mg,每天2次;罗非西布(万络)每次口服25mg,每天1次。这些药镇痛抗炎作用更强,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但比阿司匹林轻。
2.必要时可加用小剂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或隔日口服1次,亦可用泼尼松龙或氢化可的松混悬液行软组织或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常用于以下情况:有关节外症状者;解热镇痛药及慢作用药尚未起效,而关节炎症状严重者,用于关节腔局部注射。常小剂量给药,如泼尼松每天剂量不宜超过10mg,并逐渐以解热镇痛药代替。有系统性症状的患者开始每天口服30~40mg,症状控制以后减量,以每天10mg以下的剂量维持治疗。大剂量、长期给药可引起糖尿病、感染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
处方2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每次50mg 每日1次
羟氯喹 每次200mg 每日2次
甲氨蝶呤 每次7.5mg 每周1次
说明:
1.处方2适宜于疾病急性后期。除继续服用解热镇痛药外,可加用改善病情的药物及防止关节破坏性病变的免疫抑制药。因为解热镇痛药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控制病变发展。此时可加用能改善病情的羟氯喹或金诺芬或右旋青霉胺中的任何一种,可根据其治疗效果予以更换。如疗效较好时,可逐步停用解热镇痛药。
2.羟氯喹是抗疟药,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细胞和浆细胞活性,稳定溶酶体酶,并抑制脂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羟氯喹每次口服200mg,每天2次,6个月后改为每日口服200mg,每周2次。一般3~6个月起效。羟氯喹治疗效果较氯喹好,不良反应较氯喹少。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及白细胞减少。也可出现头痛、神经肌肉及视网膜病变,后者可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用药前及用药后每2个月做1次眼科检查。若出现视网膜毒性反应即应停药。也可用金制剂金诺芬(瑞得):抑制巨噬细胞及T细胞辅助细胞,抑制胶原合成,可抑制或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多用于早期轻型病人。金诺芬每次口服3mg,每天2次,或6mg每天1次。一般4~6个月起效,病情控制后仍需长期维持治疗。不良反应少,有在用药头l~3个月出现皮疹和大便量多而稀,个别病人可见白细胞减少和蛋白尿。
3.甲氨蝶呤(MTX)为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药,抑制细胞增殖和复制,并有直接抗炎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是目前首选药物之一。口服或肌内注射7.5~10mg,每周1次,用药3~12周起效,连续用药1~2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腹泻、脱发、肺炎、转氨酶升高、肝及肺纤维化及血液学异常等。
4.对于已有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或关节置换术。
中医处方
处方1
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50g,连翘、玄参、牛膝、桑寄生、钩藤、石斛各20g,天花粉、生地黄、牡丹皮、柴胡、白芍各15g,茅根、黄芩各10g,黄连5g。
本方是名中医谭景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方。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临床用治热痹,每获良效。
处方2
黄芪、桂枝、蕲蛇各25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炮穿山甲(代)各15g,羌活、独活、威灵仙各20g,制川乌10g,蜈蚣3条。
本方是名中医高宜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专方。功能温经散寒除湿,活血行瘀通络。适宜于寒痹,证属寒凝湿滞。
处方3
细辛30~60g,制附子30~60g(先煎),豨莶草30~100g。
本方功效:祛风除湿,温阳止痹。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约200ml,分4次口服。河北名中医冯恒善用本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服药期间全部停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药1~2个月。结果痊愈(关节肿痛及全身症状消失恢复工作)76例(76%),显效14例。无心脏病史者可服用6个月,用药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本方中细辛用量很大,每日达30~60g,而古时有“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对此目前争议较大,其用量值得进一步探索。
康复处方
1.急性期病人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应卧床休息2~3周,最好睡硬板床。症状基本控制后,可适当活动。关节红肿减轻后,可在床上逐步进行肢体按摩、被动运动和自身运动,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供应要充足,因为足量的蛋白质(肉类、骨汤、蛋羹等)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而维生素的补充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关节局部炎症的吸收。每日饮蚂蚁酒,有助于病情缓解。具体方法是用干黑蚂蚁100g,白酒1 000ml,浸泡2周后每天喝50~100ml。
3.避免受寒、淋雨、受潮,关节处注意保暖,不穿湿鞋、湿袜等,劳动或运动后应及时更换湿衣。垫褥、被子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干燥。
4.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用温水洗浴。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体内其他感染病灶。
新 进 展
1.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实验室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实验室主任奚永志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历经10年不懈努力,在国内外率先成功研制出基于异种Ⅱ型胶原基因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型基因疫苗。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药物的研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治疗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研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梁心力等对70例成人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来氟米特组:新型的免疫抑制药来氟米特前3天每天服50mg,以后则每天服20mg,顿服。甲氨蝶呤(MTX)加柳氮磺吡啶(SASP)组:MTX 2.5mg,口服,每周3次;SASP 0.75g,口服,每天3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同服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迪克乐克75mg,口服,每天2次)。24周疗程结束后来氟米特组总有效率为85.7%(30/35),显效率为34.3%(12/35);MTX+SASP组总有效率为80%(28/35),显效率为31.4%(11/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TX+SASP已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是常用的一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MTX+SASP组相近,但不良反应相对低一些,是目前在其他慢作用药疗效不佳时,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新的慢作用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