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前,准分子激光导丝的问世曾引起介入心脏病学医师的极大关注。它是一种直径为0.018in的可塑形导丝,其内包绕12根直径45μm的光纤,尾部连接有激光发生器。当术中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时,导丝头端可发射激光束对斑块进行消融。激光导丝的操作方法与普通导丝相似,到达CTO病变后,即可在导丝末端连接激光发生器,导丝头端的光纤可发出能量为60mJ/mm2的激光以销蚀斑块。
2000年,Serruys等报道了随机、对照的TOTAL研究结果。该研究共入选303例CTO患者,随机分入激光导丝组(n=144)和常规导丝组(n=159)。激光导丝组导丝成功到达远端真腔的比率为52.8%(n=76),而常规导丝组为47.2%(n=75),P=0.33。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激光导丝组为0,在常规导丝组为0.6%。导丝通过CTO病变后,成功完成PCI比率在激光导丝组为91%,而在常规导丝组为79%。6个月造影随访结果显示,激光导丝组和常规导丝组支架内再狭窄率(45.5%vs 38.3%,P=0.72)和再闭塞率(25.8%vs 16.1%,P=0.15)无显著性差异。1、6和12个月临床随访无事件生存率在激光导丝组为69%、35%和24%;在常规导丝组为74%、40%和31%。TOTAL研究表明,CTO-PCI术中应用激光导丝的近、远期疗效并不优于常规导丝,目前已极少应用。
总之,CTO-PCI的器材、技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成熟,近年来手术的成功率已上升至70%~80%,部分经验丰富的术者其手术成功率可高达90%左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CTO-PCI仍然是PCI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距离我们最终攻克这一PCI领域最后堡垒的路途仍然漫长。严格把握CTO-PCI的适应证,正确评价手术的成功率和风险,熟练选择、运用各种操作技术和器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提高CTO-PCI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最后,我们总结术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权。
2.术前仔细复习患者冠脉造影图像及冠脉CT图像,初步估计手术难度及成功率。
3.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宜仓促上阵。
4.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5.导管室应该配备各种手术可能用到的药品、器械、设备及急救设施。
6.具备心外科的快速配合。
7.术者必须熟练掌握各种CTO-PCI各种复杂的技术和器材。
8.必须有经验丰富的CTO-PCI医师的在场操作或者指导。
9.术者要有奉献精神、具备耐心和韧性的性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0.术中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技术和器械。
11.安排1天,作为“CTO日”,将CTO病例安排在这一天进行。
12.选择合适的药物支架,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