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头选择和检查方法
1.探头选择 探头频率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高分辨率探头。一般以7.5 MHz或10 MHz为宜,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病灶的大小、范围及部位来选择最适合的探头,如肿块过大,则可用低频线阵探头。
2.检查方法 检查病变时,要根据病变部位来选择适宜的检查体位。检查前无特殊准备,于检查部位涂适量耦合剂,探头直接轻触皮肤。当肿块过于表浅时,最好用一水囊来消除近场伪差,对不平整的部位可涂用较多的耦合剂以利于检查。对肿块所在的部位做纵、横切面连续扫查,必要时嘱患者深呼吸或改变体位来确定肿块内部的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适度加压探头可以减少肿块与皮肤间的距离,改善肿块图像的显示质量。同部位双侧对比观察可使病变及细微变化更容易被检出。
二、体表软组织的解剖和正常超声表现
1.皮肤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由表层带将其与其下方的肌肉组织层分开。表皮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致密线状强回声。真皮通常较厚,是一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富有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其内含有血管、淋巴和神经、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真皮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强回声结构。
2.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厚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其中有丰富的浅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有筋膜包裹时,皮下组织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的脂肪小叶内有强回声间隔。
3.肌肉组织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外由肌内膜包裹,多条肌纤维构成一束肌肉,被肌束膜包裹。整块肌肉由多个肌束构成,外由肌外膜包裹。肌外膜、肌束膜是由结缔组织及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组成,相邻肌肉间由筋膜构成的肌间隔分隔。声像图上肌束表现为低回声,肌束膜呈线状强回声把肌束分开。肌外膜、神经、筋膜、肌腱和脂肪相对于肌束显示为强回声,肌束膜排列成平行的线状高回声,与外周的肌外膜成一定角度,长轴切面呈羽毛状或树叶状排列,短轴切面则呈斑点状或短棒状回声分布于低回声的肌纤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