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喉癌术后8年,自觉右胸壁、上腹部、臀部、右腰背皮下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入院予以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皮下转移癌。
【检查要求】
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
2.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区,予以纵、横切面扫查, 注意与健侧对比观察。
【超声所见】
图7-1 皮下实质性肿块二维切面图
注:肿块形态规则呈圆形,边界清楚,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局部加压后未见缩小
图7-2 皮下实质性肿块CDFI
注:实质性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图7-3 皮下实质性肿块彩色多普勒频谱图
注:实质性肿块内部测得动脉血流频谱,RI:0.80
图7-4 皮下转移癌彩色血管三维成像
注:皮下转移癌彩色血管三维成像
【知识点提炼】
1.二维超声可见皮下软组织多个大小不一结节状回声。
2.肿块形态与原发病变有关,声像图上形态各异,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以低回声为主,边界多呈毛刺状,与周边组织分界较清晰。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较小肿块内部也常显示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报告书写】
声像图所见:皮下软组织多发类圆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晰,CDFI显示病变周边及内部丰富血流信号,可测得动脉血流频谱。
超声提示:皮下软组织多发实质性肿块,结合临床及病史,考虑多皮下转移癌。
【小结】
1.皮下转移性肿瘤是来源各器官的恶性肿瘤,易发生皮肤转移的肿瘤类型有性别差异,转移方式以血源性转移最多见。常见的女性皮下转移性肿瘤为乳腺癌、大肠癌、皮肤癌(黑色素瘤)、肺癌和卵巢癌,男性病人则为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肾癌和胃癌。
2.肿块边界和肿块纵横比(L/T)对鉴别肿块良恶性具有实际意义。良性浅表肿物的长轴多与皮肤平行,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晰。而恶性肿块多呈圆形,多数病灶边界不清。
3.CDFI有助于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的特点,可用于初步鉴别浅表组织肿物的良、恶性。由于恶性肿瘤一般具有多血供病理特点,明显高出良性肿瘤,而且肿块越大,血管密度越高,血流信号越易检出,部分肿块体积较小时,也能显示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良性肿瘤血供少,流速低,大多数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恶性肿瘤多数为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炎性病灶则其内血流速度慢,阻力指数低。对血流信号丰富的浅表软组织肿物,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综合考虑,以提高其良恶性鉴别诊断。彩色血管三维成像可多角度多切面观察肿块血管分布及密度情况,为准确诊断提供更有价值信息。
4.肿块所在组织部位若有对称结构,则应做自身对照,对显示较小病变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