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四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浅静脉的血栓临床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能够在静脉走行区皮下触及条索状、硬化肿块,有触痛,应用超声可与软组织感染鉴别。4.小腿浅静脉血栓常出现在大隐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静脉。1.下肢浅静脉血栓常见于浅静脉曲张病人膝以下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这是由于静脉曲张时血液淤滞,使静脉遭受缺氧及炎症性损害,而酿成血栓形成。

病例1 上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左上肢肿胀10余天。

【检查要求】

1.查前无特殊准备。

2.体位:取仰卧位,上肢外展。

3.检测上肢浅静脉一定要注意探头需轻触皮肤。

4.上肢浅静脉(前臂)走行变异较多,应用纵切顺行或逆行探查,并用血管横切面探查,易于辨别。

5.一般追踪到肘部即可,如临床需要应继续扫查前臂的浅静脉。

【超声所见】

图9-1 贵要静脉血栓栓塞CDFI

注:图中箭头显示贵要静脉内血栓

图9-2 同一病例贵要静脉血栓栓塞CDFI

注:图中显示贵要静脉内彩色血流中断

【知识点提炼】

1.上肢浅静脉 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其血栓形成的二维超声表现为管腔内条状低或中强回声,边界清晰或模糊,管腔不能被压瘪,常伴静脉的炎症反应,可表现静脉壁增厚、模糊。

2.彩色多普勒显示 病变静脉内部无血流信号或可见部分充盈的静脉血流信号。

【报告书写】

超声所见:于左侧贵要静脉内可见稍高回声团块充填,管壁尚清,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瘪,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团块处未见血流显示。

报告提示:符合左侧贵要静脉血栓形成。

【小结】

1.上肢浅静脉血栓常发生于静脉输液的部位,是由于输入的药物或静脉腔内放置的导管刺激所致。

2.浅静脉的血栓临床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能够在静脉走行区皮下触及条索状、硬化肿块,有触痛,应用超声可与软组织感染鉴别。

3.单纯浅静脉的血栓形成通常只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

4.超声能较好诊断本病,但需仔细与周围肌肉、脂肪组织鉴别。

病例2 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有左下肢静脉曲张病史3年,出现左下肢水肿3天。

【检查要求】

1.检查前无特殊准备。

2.探查大隐静脉大腿段,一般取仰卧位,双腿稍分开外旋,探查小腿浅静脉可取俯卧位、仰卧位,可适当抬高小腿。

3.因下肢浅静脉位置表浅,以探头轻触皮肤为宜。

【超声所见】

图9-3 左侧大隐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CDFI

注:图中显示左侧大隐静脉(L-GSV)内见弱-等回声,未见血流显示

图9-4 左侧大隐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二维切面图

注:同上一患者,图中显示左侧大隐静脉(L-GSV)内见弱-等回声

【知识点提炼】

1.大隐静脉位于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如果静脉表面没有筋膜覆盖,则很可能是皮下静脉分支或侧支血管。

2.超声如在静脉走行区皮下不能探及正常浅静脉,而显示一条索状的低或中强回声,边界清晰或模糊,管腔不能被压瘪,则为浅静脉血栓。

3.彩色多普勒显示浅静脉血栓内部无血流信号或可见部分充盈的静脉血流信号。

4.小腿浅静脉血栓常出现在大隐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静脉。浅静脉曲张超声可见纡曲扩张的浅静脉,如血流缓慢则显示自发血流显影。

【报告书写】

超声见:左侧大隐静脉增宽,走行纡曲(以远心段明显),内充满弱-等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左侧大隐静脉曲张呈囊状并血栓形成声像。

【小结】

1.下肢浅静脉血栓常见于浅静脉曲张病人膝以下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这是由于静脉曲张时血液淤滞,使静脉遭受缺氧及炎症性损害,而酿成血栓形成。

2.下肢浅静脉的血栓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常因长时间做静脉输液、长期工作站立或长期卧床、外伤等。

3.沿静脉走行路径可见红、肿、热、痛的条索状或串珠状静脉曲张。应用超声可与静脉曲张、软组织感染或血肿鉴别。

4.尽管临床检查可确诊本病,但不能明确血栓的范围。超声不仅能准确判断血栓部位,且能监测血栓发展情况。

5.部分浅静脉的血栓可扩展至深静脉,尤其是大隐静脉上段血栓。

6.有部分浅静脉的血栓伴发深静脉血栓,临床常有较严重的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