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冠心病史多年,下肢无力、麻木及疼痛3个月。
【检查要求】
1.检查前准备及体位与四肢静脉检查相同。
2.上肢动脉检查时,探头置于腋前皱襞处,从腋动脉开始探查,再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探查肱动脉,按血管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桡、尺动脉。
3.下肢动脉检查,沿动脉走行的体表标志探查,先从股总动脉开始,逐渐向远端进行扫查直至足背动脉。
4.观察内容:包括管腔内径、内膜是否平整、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大小、多少及分布,有否致管腔狭窄。彩色血流的色彩及充盈情况、频谱形态、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超声所见】
图1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二维切面图及CDFI
注:图中显示左股总动脉(L-CFA)斑块并血流充盈缺损
图1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DFI
注:同上一患者,显示左胫前动脉(L-ATA)斑块并闭塞,远端由侧支血管供血
图10-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DFI
注:同上一患者,右胫前动脉(R-ATA)血流束变细窄,血管狭窄
注:同上一患者,显示右胫前动脉(R-ATA)血流束变细窄,血管狭窄,右足背动脉(R-DPA)无血流显示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动脉硬化时动脉管壁正常三层结构消失,内膜增厚、不规则,内壁可见大小、形态各异的斑块,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斑块回声可分为低回声、中等回声、和高(强)回声、不均质回声,较大的强光斑后方常伴声影,若合并血栓形成,则管腔内可见低回声或中强回声光点。病变管腔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
2.彩色多普勒 血流于狭窄处可见血流束变细窄,并呈明亮或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若为闭塞,则闭塞段无血流信号显示;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周围可见侧支血管。
3.频谱多普勒 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加快,频带增宽,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降低或消失;闭塞处无频谱显示;病变远端动脉血流频谱呈现低幅连续性单相血流频谱。
【报告书写】
超声见:双侧股总、股浅、股深、动脉、胫前、胫后、足背动脉广泛内膜增厚,毛糙,内壁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斑块,部分为强回声、部分回声不均,最大斑块位于股总动脉处,大小为1.8 mm×16 mm(右侧),2.1 mm×22 mm(左侧),后方伴声影,致管腔粗细不均及部分狭窄,左胫前动脉及右足背动脉内充满低回声光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胫前动脉近段未见血流显示,远段由侧支血管供血;右胫前动脉血流束明显变细窄,直径狭窄率约为83%,狭窄处峰值流速明显加快,周围见侧支血管,右足背动脉内未见血流显示;其余动脉血流通畅,斑块处可见血流充盈缺损区。
超声提示:符合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1)左胫前动脉近段闭塞;远段由侧支血管供血。
(2)右胫前动脉重度狭窄,右足背动脉闭塞。
(3)其余下肢动脉血流通畅。
【小结】
1.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化、管腔狭窄,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可累及大、中、小三类动脉,以大和中等的动脉最常见,以动脉分叉处及血管弯曲的凸面为好发部位。年龄多在50岁以上,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或糖尿病史,由于病变造成血管狭窄,患者出现肢体困乏、疼痛、发冷麻木、出现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趾或足发生溃疡、环死。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见于在膝关节以下中小型动脉,如胫前、胫后、足背动脉。
2.超声能提供动脉内膜有无增厚、管壁有无粥样斑块,还能有效估计病变范围和管腔狭窄程度等信息,这是其他影像技术不能媲美的。
3.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与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前者以老年人多见,主要累及四肢大、中型动脉的中层和内膜,多处管壁可见斑块;而后者以青年女性多见,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还需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鉴别:该病是一种发展缓慢的动脉和静脉节段性炎症病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