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真性动脉瘤
【临床资料】
患者:男,88岁,感下肢不适、疼痛1个月。
【检查要求】
1.测量扩张处动脉内径、长度,并与其近端和远端正常动脉内径比较,计算它们的比值。
2.注意观察动脉管壁连续性,管壁厚度、有无斑块,管腔内有无血栓。
3.观察彩色血流情况及频谱多普勒改变。
【超声所见】
图10-8 左股浅动脉瘤并瘤内血栓二维切面图及CDFI
注:左侧二维图显示左股浅动脉(L-SFA)局限性显著扩张,后壁见层状稍弱回声;右侧彩色图显示血液呈涡流
图10-9 左股动脉瘤二维切面图及CDFI
注:左侧二维图显示左股动脉(L-FA)局限性扩张(箭头示);右侧彩色图显示血液呈涡流
【知识点提炼】
1.二维超声 病变的动脉段呈梭形或囊状扩张,管腔无回声暗区内可有细弱回声光点如云雾状流动,管壁连续性好,动脉硬化引起者内壁回声增强,不光滑或毛糙,可见不规则的强回声钙化斑伴声影,较大瘤体中可见附壁血栓回声,血栓可随血流摆动,形成局部管腔狭窄或闭塞。压迫动脉瘤近侧动脉时,瘤体可缩小,瘤体的搏动也减弱。
2.彩色多普勒 瘤体内血流呈漩流,红蓝色血流各半充盈管腔,血流紊乱程度与瘤体扩张程度呈正相关。当瘤体内合并血栓形成时,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显示;当残余管腔狭窄,狭窄处因流速高,发生彩色混叠效应,血流色彩倒错或呈五彩镶嵌色;当血栓充满瘤体,则无彩色血流充盈。
3.脉冲多普勒 因瘤体膨大,血流速度减慢,可在瘤体内同时探及正负向血流频谱,频谱充填,正负向频谱形态基本对称。瘤体部位较其近端与远端部位的流速都低。若有附壁血栓形成,则在血栓部位没有血流频谱显示,而在残存管腔处可探及高速高阻血流频谱。
【报告书写】
超声见:左股浅动脉中段呈梭形明显扩张,最宽处达42 mm,长约87 mm,正常段管径8 mm,管壁连续、未见回声中断,管腔内可见一附壁稍高回声光团,大小为12 mm× 56 mm,彩色多普勒显示梭形扩张段动脉内涡流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左侧股浅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小结】
动脉管壁因各种原因局部变薄,在管壁薄弱部位形成持久性的异常扩张,呈囊状或梭形扩张,称动脉瘤,其管壁连续性仍保持完整,瘤壁仍保持为动脉壁的各层结构,仅是管壁局部膨大,称真性动脉瘤,扩张的动脉段内径大于2倍以上的近端或远端正常动脉内径,就可诊断为动脉瘤。其病因包括动脉中层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缺损,动脉壁本身病变引起内膜增厚和中层的弹性纤维退行性变,感染性疾病对动脉壁组织损伤,创伤或手术等。其对机体的损伤包括:膨大瘤体引起局部压迫,继发性血栓形成与血栓脱落,瘤体内继发感染,瘤体破裂出血。
超声可见病变动脉局部呈梭形或囊状扩张,内径超过其近端或远端管径的2倍以上,其管壁连续性保持完整,可合并血栓,引起管径狭窄或远端分支受累。
病例2 假性动脉瘤
【临床资料】
患者:女,78岁,冠心病急性下壁心梗PCI术后7天,右腹股沟可触及10 cm×7 cm肿块,搏动不明显,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检查要求】
1.测量肿块大小、观察其形态、瘤壁、有无附壁血栓,肿块内部血流情况。
2.检测肿块旁动脉管壁的连续性,并追踪确认肿块与动脉的关系,确定肿块血流来源的动脉,并测量动脉缺口的大小。
【超声所见】
图10-10 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CDFI
注:图中显示动脉(A)旁较大液性包块(MASS),并有血流从动脉进入包块内
图10-11 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CDFI
注:同上一患者,不同角度显示动脉(A)旁较大液性包块(MASS),并有血流从动脉进入包块内
图10-12 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频谱图
注:同上一患者,显示包块入口血流为动脉频谱
图10-13 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二维切面图及CDFI
注:同上一患者,右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后,动脉旁包块血流消失,包块缩小,其内充填不均质回声
图10-14 右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二维切面图及CDFI
注:另一患者,有血管注射吸毒史,右股总动脉旁可见包块,形态不规则,其内见弱回声团块,彩色显示血液从动脉进入包块内
图10-15 右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二维切面图
注:另一患者,右股总动脉(R-CFA)旁可见具大包块,并有缺口与股总动脉相通
图10-16 右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CDFI
注:同上一患者,彩超显示血液从右股总动脉进入包块内,包块内血流呈涡流
【知识点提炼】
1.二维超声 于动脉旁出现的无回声暗区或混合性肿块,边界清晰,无明确囊壁回声,暗区与动脉之间有通道,通道口较狭小,此为其与真性动脉瘤的重要鉴别点。瘤体内可有呈低回声或较强回声的附壁血栓。
2.彩色多普勒 瘤体与动脉之间可显示狭小通道,通道内呈五彩镶嵌血流,可测到一高速血流从动脉流入无回声病灶,能间接显示瘤口内径。瘤口较小时,瘤口处彩色血流不易充盈,瘤体内彩色血流显示不良或仅见稀疏血流信号;瘤口较大时,瘤口处彩色血流易充盈,瘤体内形成红蓝各半的漩流。
3.脉冲多普勒 瘤体与动脉之间通道内血流呈高速低阻、单相血流频谱,远端动脉流速减慢,呈单相低速频谱。部分病例在破口处呈双向频谱,为收缩期血流灌注肿块,舒张期肿块内压高于动脉,为血液反流所致。瘤体内呈涡流或漩流动脉频谱。
【报告书写】
超声见:右股动脉旁一大小为50 mm×30 mm×40 mm无回声区,暗区似有开口与该动脉相通,并可见动脉搏动,暗区形态欠规则、壁较厚不光滑、但无动脉壁结构,其内见不规则团块附壁回声。CDFI:暗区内血流速度缓慢,呈涡流或旋转的血流信号,开口处可见血流进出暗区,呈“往复征”;PW显示“双期双向”血流频谱,收缩期流速明显高于舒张期流速。股浅动脉、动脉血流畅顺。
超声提示:右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小结】
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约在伤后1个月,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在急性期,由新鲜血肿形成瘤壁;在慢性期,由机化血栓与纤维形成瘤壁。所以假性动脉瘤临床上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触及囊性包块。
超声一般依据肿块的特点、结合临床有外伤史,诊断假性动脉瘤并不困难,若能直接显示破裂口和确定其来源动脉时,则可明确提示某动脉假性动脉瘤。若未能明确来源动脉,则提示某部位假性动脉瘤,来源可能或来源显示不清,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病例3 夹层动脉瘤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腹痛2天。
【检查要求】
测量动脉内径,重点观察动脉内膜有无分离,腔内有无血栓,观察血流情况,鉴别真假腔。
【超声所见】
图10-17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二维切面图
注:图中显示腹主动脉(A0)管腔内显示分离的内膜呈线样回声(箭头所示)
图10-18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DFI
注:图中显示分离的内膜两侧血流色彩不一
【知识点提炼】
1.二维超声 病变段动脉扩张,动脉内膜分离,分离的内膜呈带状或细线状回声,随心动周期而改变位置,并将动脉分为真、假两腔,部分病例可显示真假两腔之间的入口与再入口处回声连续性中断,断端呈漂带样摆动,并于假腔内探及血栓回声。
2.彩色多普勒 真腔中血流快,血流颜色鲜亮;假腔中血流缓慢,颜色暗淡,两种颜色由撕裂的内膜互相隔离,互不相通。假腔中有附壁血栓时,显示为实质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入口处血流于收缩期由真腔流向假腔,于舒张期由假腔流向真腔。
3.脉冲多普勒 真腔血流速度基本正常,为层流;而假腔中流速缓慢,有时记录不到血流信号。入口处可测及收缩期由真腔流向假腔和舒张期由假腔流入真腔的血流频谱。
【报告书写】
超声见:腹主动脉扩张,管径35 mm,内膜分离呈细线状于管腔内飘动,将腹主动脉分成真、假两腔,假腔较大,内径约19 mm,真腔较小约14 mm,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真、假两腔内均见血流显示,真腔血流色彩较鲜艳,假腔色彩较暗淡。
超声提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小结】
夹层动脉瘤是动脉内膜破裂导致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裂口进入动脉壁,破坏中层并沿动脉走行将内膜与外层剥离称夹层动脉瘤。这种致命性疾病可见于儿童到90岁高龄的老年人,但多见于60~70岁,男女比例约为2∶1。
夹层动脉瘤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梅毒有关,有Marfan综合征、主动脉缩窄、主动脉二叶瓣者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可依次累及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
动脉壁内膜或中层撕裂后,动脉内膜使动脉形成真、假两腔,两腔内部血流互相隔离,互不相同,两腔之间有入口和(或)再入口,入口处可测及收缩期由真腔流向假腔和舒张期由假腔流入真腔的血流频谱。
超声发现扩张的动脉段内膜分离,则可明确某动脉夹层动脉瘤,但当不能显示分离的内膜时,依据血流分隔现象和同一条动脉同一水平探及两种不同性质的血流频谱,也可诊断或高度怀疑本病。超声提示中,应包括真腔狭窄、破裂口情况和远侧动脉栓塞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